“你是谁的女儿啊?”……“哦,是那个没某的女儿啊,长这么大啦!”
农村是风情淳朴的地方,村民们劳作了一天后,就喜欢聚在一起话家常,谈谈东家长西家短的。小时候村里发展还不是很好的时候,感觉一个村小小的,但是任何一个人聚集的地方都是一个消息收集站,村里发生的任何一件事,不到半天,全村皆知。而我经常会是被邻居拿来当谈资的对象——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离婚家庭里,因为我没有妈妈,因为他们觉得我很可怜。每当有人问我是谁家的女儿时,我总是不情愿回答的,因为我知道随之而来的将是他们无限的同情和怜悯。
其实,我并不觉得没有妈妈很可怜,即使有时候被人欺负了,笑话了,我也都觉得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我还有父亲和奶奶。有时候,当有人脸上挂着“你好可怜”的表情时,我心里就会想:没有妈妈怎么了,关你什么事?当然我不敢说出来。
今天写的第一篇不成熟的文章,就来写写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严肃的,沉闷的,但是像座山父亲。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父亲在外省打工,我对他是完全没有记忆的,大半个童年时期,陪在我身边照顾我的是奶奶。而我对父亲的印象只停留在那每年春节放假的匆匆忙忙的那几天和每个月从外省寄回来的生活费。在家的时候父亲喜欢喝酒,每天晚上都要喝上一点,而我最开心的是每一次我都会默默地陪在他身边,他喝着酒,我偷吃他的花生米(如果是夏天的话还可以蹭一口冰啤酒喝),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只有堂妹们在的时候,他才会很开心地多准备花生米,然后他一个人在那里讲他的故事,我们默默在旁边向花生米进攻。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都是真正的感到开心。
三年级他回来并且留在家乡后,我每一次家长会的家长都不会是父亲,因为他忙,即使在家,他也觉得没必要。在长期笼罩在“你没有妈妈,你很可怜”的那种环境里,我开始变得有点自卑,很沉默,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渐渐地不敢与人交流。所以,我不懂得和父亲交流,我们不会想别的父女一样亲密,在我有记忆以来到现在,他都没有牵过我的手,更不用说拥抱了。我们的对话内容永远是有关吃饭和成绩的,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我还会胡思乱想,想我会不会不是父亲的女儿(因为那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我妈妈)。
当然,他是爱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可以感受的到。只是他不懂的表达,而我也不懂的表达。
真正开始与父亲有交流是在我初中毕业时的那段时间,交流的内容是我的学业问题。南方是个多雨又有台风的地方,我记得,每一次台风过后,我们家瓦房会漏水,屋内地板比外面的路低一点,会淹大水,所以每一次都需要人工排水。到了我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决定要建房子,但是因为家里经济负担不起,于是他找我一起商量,建房子和我上高中二选一。当时我是感到不可思议的,因为父亲居然主动找我商量,要知道以前他都是果断自己决定的。我很想继续读书却又明白家里情况,所以,那一次,我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决定:不再升学。然而,这个决定并没有落实,我还是上了高中,房子缓了一年才建。因为父亲想了很久,他认为既然我有能力继续读书,那就不要放弃,他不想我跟他一样,早早出社会打工,他想我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应该是每一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吧,而我父亲对我也有这样的期望。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父亲重视我,他爱我。
父亲是个有着孩子气,可爱的父亲。
从那次以后,我和父亲的沟通交流变多了,我们会一起边吃饭边看电视;会聊聊成绩以外的事情;我发现他开始学着和我开玩笑,给我讲他小时候顽皮捣蛋和长大后工作有趣的事。我发现,他的笑容变多了,也有些孩子气,经常捉弄表弟,然后会在我面前哈哈大笑了;我也可以和父亲撒娇了,只要是我提出的要求不过分,他都会满足我。这是一个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父亲。
虽然彼此认识得有点晚,但是我们在一起慢慢地学着如何沟通,如何表达,一起进步,一起欢笑。现在,我觉得父亲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我可以向他诉说我在学校遇到的不高兴的和自己无法解决的事,他都会给我意见,安慰我,做我最坚实最稳定的靠山;他也会跟我说他的辛苦和他对某些事情的不满,虽然我无法给他建设性的建议,但是至少我会是他最可爱的树洞,认真倾听。
嗯,顺便说一句,我很爱很爱很爱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