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饭局上,公交公司经理与财政局长碰了面。尽管相互熟识,但官阶不对等,局长身居高位,又工作千头万绪,在办公室坐不住,最近经理去拜访了数次,都没朝上面。正心急火燎,今幸而偶遇,经理不禁心头一热,连忙凑上去,寒暄了两句,就直奔主题:“最近,眼看就那个了,是不是应该那个了?再不那个就得那个。”财政局长一脸无奈:“不是我们不那个,实在是没有那个,你们要是那个,上面还不得那个?”听者有的一脸茫然:“这都说的啥跟啥呀?”后来经人点拨,才茅塞顿开,原来他们俩说的是免费乘公交一事,经理的意思是: 最近快揭不开锅了,免费乘车的那块钱是不是该给拨点了,再不拨点实在转不动了就得停摆;局长回的是:不是我们不给拨,实在没钱,你们要是停摆,领导还不得打板子。可能觉得大庭广众之下,一些话好说不好听,于是遮遮掩掩的,跟打哑谜一样,彼此却心知肚明。
前些年,财政状况好的时候,各地高歌猛进,陆陆续续推出了许多惠民政策,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免了费,乘公交的老年人似乎越来越多。我很少乘公交,偶尔坐个一半次,听到的基本都是老年卡的滴滴声,花钱坐车的凤毛麟角。老年卡每“滴”一下,相当于一定数量的钱,这些钱都由政府买单,纳入财政支出,按月或者按季结算,支付给公交公司。起初财力充足时,到账比较及时,遇有特殊情况,可能会拖一阵子,也不会太久。后来形势严峻复杂,财政越来越吃紧,刚性支出反而越来越多。慢慢地,这块钱就没了先前那样的保障,于是旧账未还、又添新账,越拖越久,越欠越多。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公交公司见不到钱,左支右绌,每况愈下。因为事关政府形象和群众切身利益,停又停不得,可谓骑虎难下。各方面运筹帷幄,集思广益,别无良策,只能减少班次,有的线路从10分钟变成20分钟、30分钟,甚至大半个小时也等不来一班车。即便如此,只是亏空少了一些,量变依旧还在,导致坚持得越久、亏空越多。不少地方拖欠司机、工人工资已成为常态,严重的甚至没钱养车加油,难以为继、濒临停摆。
由此看来,过去,一些地方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现在形势倒逼,有些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只有正确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政府转变职能,兴利除弊,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