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一说作者葛文德的祖父和妻子的奶奶爱丽丝。
葛文德的祖父一直生活在印度,110岁过世。他是一个农民,是村里最富有的地主之一,子女众多,活得有尊严,在村庄里很受尊重,人们经常向他请教问题。随时都有家人陪在身边,一辈子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妻子的奶奶爱丽丝,56岁时丈夫去世,一直独居,后来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仍然独自打理生活。84岁时,还能自己上健身房、购物、做家务。随后情况急转直下,开始摔跤、开车失控、无法处理琐事,渐渐失能、失智,独立生活已经不现实,于是只能住进疗养院。
养老院里能得到良好的照顾,但是却没有了自由,要受到强制和监管。完全失能以后,爱丽丝丧失了所有的控制力,没有了隐私,没有了自主权利,只能听人摆布,她觉得就像犯人一样。安全有了,但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事事不顺心,她很不高兴。她通过拒绝规定的活动或拒绝吃药,来反抗疗养院的制度,但无济于事。在疗养院待了两年之后,爱丽丝决定自己准备离去,在一个晚上发病后她忍着没有叫大夫,安静离世。
作者分析了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生命最后阶段的不同状况。
自己的爷爷生活在印度,印度的传统就是儿女养老,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家人不会丢下老年人,让他们独自对抗疾病。祖父手中掌握着财富,儿女们希望继承土地,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他的话语权至高无上。同时他又是村里为数不多高寿的人之一,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备受尊崇。
可以说,作者爷爷的晚年是自由自在的、幸福的,一直到生命最后都是非常惬意的。但爱丽丝却不是。
爱丽丝生活在美国,美国的习俗,儿女到了一定年龄便独立出去,父母开始独自生活,生病了只能是进医院,无法独立、无法自助、失能了便进老人院,有钱的可住疗养院,能解决老年人的居家照顾问题,但也把自己交给了冷冰冰的机器和陌生人、陌生的环境。
相比之下,老人院和养老院状况还是不错的,在印度等国家,无钱无子女的老人只能进救济院,生存环境更糟糕,如同地狱一般。
分析二者之所以有差距,一是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理念不同;二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医学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儿女绕膝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老年人越来越多,受尊重但不会再有尊崇,人们更多的是向往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生活方式。美国如此,中国、韩国、日本也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虽然年龄在不断增长,但很多人不承认自己已经老去,回避这个问题,更没有想过该如何面对它,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去适应它,以致于事到临头无能为力、任人摆布。
作者认为,在生命旅程的最后阶段,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安全、活着,还要更多。他们希望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由、快乐,能按自己的意志生活,生活有质量、人生有尊严,这些是目前医院、疗养院、老人院是做不到的。
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是,医院、医生对老年病避之不及,不仅仅是因为收入过低,更重要的是治疗的效果永远不会理想,时间漫长又没成就感,病人的生命质量很难维持。疗养院的创办只是为了给医院腾出床位,没有人去考虑是不是适合老人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能不能帮他们重新建立一个自由生活的家。
老人们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上不接受自己的衰老与躯体上的衰退相矛盾,真正遇到问题时抗拒。事实上承认自己年纪大了,承认衰老的到来才能活得更自然,才会及时关注自己的各种变化,对营养、药物及生活状况经常进行评估,并及时作出相应变化,强化身体韧性、强化经受疾病的能力,才能长久保持至关重要的生活能力,达到我们自主生活的目的。
我们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衰老做好准备了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
明天,我们将一起来看看一些研究者的实验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