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智慧 | 食疗版三通汤

中医有个说法叫“不通则痛”, 意思就是体内有瘀血,气血在试图冲破这些阻塞时,会产生压力,从而引发疼痛。

瘀血堵在哪里,哪里就会痛。

堵在了心脏附近的血管里,就会感觉心口疼,这是心绞痛。

如果淤血堵在了脑袋里的血管里,就会头疼得厉害,这其实是脑梗的前兆,得赶紧注意。

三通汤,这个方子是历代名医经过临床诊断积累,将《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生脉饮》以及《通脉饮》这四大经典名方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顾名思义,旨在“通”字上下功夫,疏通堵在心,脑,血管,甚至全身的瘀血。

血管通,百病消。

三通汤的方子: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

这些药材的组合能够清除体内的瘀血、血痰,补充气血,调理脾胃,为气血运行打开通路。

三通汤通常是煎煮而成。然而,如果你不方便熬药,也可以尝试以下的食疗版本。

食疗版本的三通汤采用了三七、西洋参、丹参,三种药材一比一打粉,混在一起,一样2克到3克,加起来每天服用6到9克。

自古就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活血第一”的说法。中医认为,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往往活血化瘀药,因其性行散走窜,容易耗血动血,三七的好处在于,它化瘀的同时不会损害正气。

西洋参性味苦,偏寒凉,清补降火,中和三七的温燥,又可以补气。气足了,周身的气血流动才会顺畅,不会出现淤堵的情况。

丹参入心和肝经,在发挥活血化瘀功效的同时,还善于行走经络,对于瘀血阻滞心脉导致的心口疼,瘀血堵住肝经引起的胁肋疼,都有很好的作用。

俗话说的“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就充分体现出丹参的活血祛瘀作用之强。

具体服用量,根据个人瘀血程度而定。

人到中年身上多少都有一些瘀血的。这个方子适合中老年人食用,尤其是那些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活血化瘀又不伤气血,也不上火。


免责声明:本文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需在专业中医师辩证论治下用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