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秦文·李斯谏逐客书(七)


昨天我们讲到,李斯通过列举秦国历史上多位君王重用客卿成就霸业的事实,来强调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

李斯首先提到了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用秦穆公任用余由、百里奚等贤士争霸西戎的历史事件来说明秦国的强大得益于善用外来人才。

接着,李斯又以战国时期的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文王重用张仪、秦昭襄王重用范雎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

最后,李斯又以正反结合的叙述方式,强调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贡献,从而使秦王对此深信不疑,达到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的目的。

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精髓、核心所在,是李斯作为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见解和远见卓识,是其帝王术的集中体现。

接下来,是文章的第三部分。李斯以第二部分作为正面论述和前提,充分运用逻辑推理来论证和推断第三部分的荒谬、矛盾及其政治上的严重后果。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yuān)珠之簪、傅玑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夫击瓮(wèng)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李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进一步阐述了秦王用物不“逐客”与实现统一天下目标之间的矛盾,以及“逐客”与“悦国外之宝”之间不可兼得的道理,从而深刻指出秦王逐客令的错误性。

首先,李斯指出秦王在享用各种物品时并不排除外来之物。他通过宫中奢华装饰和美女如云来提醒嬴政,皇帝身边的很多名贵物品和美女都来自各个诸侯国,包括宫内音乐也是来自郑、卫两国。

李斯以此为例,说明秦王在物质享受上并不拘泥于秦国本土所产,而是广泛接纳来自各国的珍宝与人才。这一做法与“逐客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政策上的自相矛盾。

接着,李斯对此又进行了反问。以上很多的物品和音乐都来自别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避讳它的来源,但在用人上却不分是非曲直,不是秦国的都被驱逐,那样的话,普天之下都认为嬴政你是一个看重珠玉声色而轻视人才的人。

李斯深知嬴政的雄心壮志,以及他渴望统一天下的决心。所以,李斯敏锐地意识到,“逐客令”的做法不仅无法制服诸侯,反而可能削弱秦国的实力,阻碍统一天下的进程。

接下来,便是文章的第四部分,那么,在这部分中李斯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