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堂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一封信》。这篇课文通过露西写给出国在外爸爸两封不同的信,告诉我们要把快乐分享给别人。而“信”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以前的通信方式就是一张纸,一支笔,把心中的话寄给远方的亲人,后来有了电话,再后来有了手机,到现在有了QQ,微信等,写信的人也越来越少……
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爸爸的,所以对于刚失去爸爸我来说多少是有些触动的,备课时心里已经有一些细微的小情绪,但没有想到在课堂上触发了……是的,课堂上我已经在努力的控制,但看到孩子的伤心,我也泪如泉涌。
整篇课文只在最后露西说“爸爸,我们天天想您”,但露西给爸爸的信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表达对爸爸的想念。在第一封信中,她说:“我们不开心。”她说:“爸爸,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她说“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她的想念、她的埋怨、她的难过……就像我一样……没有寄出去的第一封信,被露西揉成了一团,既想要爸爸的爱又不想让爸爸担心!第二封信中露西说“我们过的挺好。”太阳闪闪发光,挺好。”“我们的小狗希比希又蹦又跳,挺好。”“请爸爸告诉我,我们的螺丝刀放在哪?我们自己修台灯,挺好。”“下星期我们去看电影,挺好。”每一句都像再说“爸爸,我想你。”露西的懂事让人心疼。
更让我心疼的是我的孩子们,剧本总是这样,愈演愈烈,一道题让我们大家彻底破防!【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和露西类似的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有孩子说“我的哥哥和爸爸在西安,因为疫情很久没有回来了,我很想他们。”“我的奶奶在姑姑家,我很想她。”“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我很想他。”……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当时在如何引导大家的,我只记得孩子带着哭腔的声音和自己的泪眼朦胧,这时我突然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在小声的哭泣,我走到一个孩子旁边,趴到他的面前问:“孩子,你怎么了?”嘉壹哭着说“我想爸爸了,我的爸爸不在了。”说着孩子哭的更厉害了,我紧紧抱住孩子,这时的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很多孩子也都哭起来了。两分钟以后我意识到了,我是一个老师,我们是在课堂上,快速调整好自己,带动孩子们继续学习。我没有想到这堂课竟然有这么大的反应,给孩子带来的伤心难过,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小露西懂事、独立、能干,把自己的开心快乐传递给爸爸,让远在国外的爸爸安心、高兴。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爱身边的家人。孩子们纷纷发言:“我要帮妈妈照顾妹妹!”“我要爱爸爸妈妈!”“我要多一些家务活!”“我要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孩子们,好样的!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爱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整堂课,带领孩子入情入境,感知感悟。相信内心有爱的孩子才会更幸福。
亲爱的家人们,孩子的心灵就是这样的纯净,一个人终其一生真正的幸福感,不是来自金钱、地位…等外在东西,而来自于内心的感受。内心的幸福感很难用外在的东西来衡量。我们做父母的爱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眼前学习好不好,而要多多关爱孩子本身,把爱植入孩子内心。只有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才会更有勇气更坚强面对人生。【也送给自己】
“我最最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