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同学想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虑报班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空中课堂。
以六年级语文,史铁生《那个星期天》为例。
直接引用人物的原话和转述人物语言,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
直接引用人物原话,可以保留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口吻。给读者呈现当时对话的场景,更好的表现我当时的心情。
而转述仅仅保留了对话的内容,与原文对比,不足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也不能充分表现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状态。
试着用比较(直接引用和转述)的阅读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看图思考一个问题:原文为什么不加双引号和提示语?
两种表达意思差不多,原文更加简洁。
简洁的语言似乎加快了对话的进程,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话语中哪种急切的心情。
从文字表述看,省略双引号和提示语,让情景中的人物语言和事件的叙述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叙述更加流畅。
原文直接描述,既保留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口吻,同时又使人物的语言和事情的叙述巧妙的融合。达到了叙述的自然、顺畅目的。
文中有2个“我”,一个是儿时的我,一个是当下的我。
思考:本段第一句,当下的我感受到什么?又想表达什么?
等待的漫长和时间快速的流逝。
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永无休止。
让当下的我感受到希望越来越渺茫。
写这些想表达的是在时间流逝中我的希望落空时,我的孤独、惆怅,以及强烈的失望之感。
为什么我到现在还要这样的感受呢?
我现在还能感受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错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不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漫长和急遽一对看似矛盾的词,实际上是矛盾统一。
漫长反应了那一天等待时间的漫长,写出了我不断盼望,不断焦急等待的心理过程。
急遽而是指时光在迅速的逝去,心中期盼也随着黑暗的到来而黯淡下去,无法挽回。让我陷入孤独而惆怅。
作者用拟声词—咔嚓咔嚓—再现了当时母亲搓衣服的声音,这种声响永无休止,突出了这种声音在记忆中的延续。萦绕在当下的耳边。时间就在母亲洗衣服的咔嚓咔嚓中不断消磨,出去玩的可能也消磨殆尽。
当下的我至今还能清晰的感受儿时的那种心情,是因为我对那天的盼望经历记忆犹新,可见当时我对希望破灭带来的失落、痛苦、伤感,印象深刻。
不出声的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的行为来看,可见男孩内心是何等的伤心、委屈
无可挽回的消失,一派荒凉,即是时间的消失,也是男孩内心愿望的黯淡、绝望,从而深切的表达了男孩内心的委屈和痛苦。
用当下的我叙述当时的情景,为什么要强调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呢?
那个星期天,反复出现2次,还有就在那天。
从结构上,紧扣了文章标题,
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对那个星期天的不断强调来表明这个星期天对我的特殊性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本该出去却没有去。
内心的期盼本应该被重视,事实上却被忽视,这种委屈和痛苦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记忆的深处。也许对普通人来说,那不过是平常的一个星期天,但对这个男孩来说却是如此的不一般。
反复强调的那个星期天是为了突出那天的特殊和记忆之深。
本段写当下的我对儿时的回忆,为什么又用儿时的我的角度进行叙述?
反复出现的噢,对不起,交代的是母亲在那个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儿子内心情感的忽略,每个对不起前面的噢,即表达了母亲对失信后的懊悔,又是对孩子受委屈的安慰。显而易见,这里使用了双引号,还原了母亲当时向我道歉时的情景,双引号的使用凸显了一种音箱效果,即使已经过去若干年,母亲的“噢,对不起”道歉声仿佛在当下的我的耳畔回荡。这种音箱效果和前面的语言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动有力的把孩子受委屈后的伤透了的心表达了出来,声音的效果和前面的动作组合起来,呈现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这段经历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磨灭。
以上笔记来自上海空中课堂,供学习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