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东归,再无凛冽之气焰,人家愈多,灯火愈明 ,离那伤心地便也愈来愈远…
智空问:“师弟,你几岁入我佛门?”
智清答:“师兄,我五岁随师傅入佛门,至今已有一纪。”
智空问:“既已修行许久,可知何为世间最大诱惑?”
智清略微沉思,答道:“世人皆爱那黄白之物,有此物便可极尽奢靡之事,遍享物欲,天下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此了!”
智空道:“如若许你一愿,立可实现,你会许何愿望?”
智清不假思索道:“我愿参禅入佛,渡尽世间苍生…”话未言毕,便觉头顶吃痛,显是师兄抽出袖中戒尺打在自己脑门上。
智空正色道:“你可打了诳语?”
智清忽的眼眶泛红,望向师兄道:“师兄,我自幼父母尽失,此次随智善师傅和师兄一起游历尘世,阅尽冷暖,见那和善之家,母慈子孝,无不心生羡慕之情,若真许愿成真,我愿再见见生身父母,再尽一次儿女之情,哪怕佛祖怪罪…”言毕,泪珠已顺着脸颊滴落,开始止不住的抽泣起来。
智空道:“阿弥陀佛!善哉!智清,可知世间最难逃乃一情字!虽已返程,前方路上日渐繁华,当把控自己的这颗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切记!切记!”
智清方止住抽泣,道:“谨记师兄教诲。”
二人行至月儿高挂,将见再无人家,独一家灯火尚明,智空便让智清前去扣门借宿。智清上前以手三扣门环,内里传出女声道:
“何人扣门?”
“云游僧侣二人,路经宝地,欲借宿一宿,万望施主行个方便!”智清双手合十,侧身答道。
那木门果然自中间打开一条缝来,从中探出一张少女的脸庞,看着二人果是僧侣打扮,便说道:
“内间还有客房一间可供歇息,只是今日家父前去城中赴宴,明日方还,怕你们两个小沙弥避嫌不敢住宿,但附近又再无人家,你们可愿住在柴房?”那女子问道。
“有一地可歇息便已知足,阿弥陀佛!搅扰施主了。”智清答道。
女子便携二人入小院柴房之中,先是将地上铺满干稻草,再入正房之中将被褥铺在稻草之上,又转向二人道:
“乡下人家屋内拮据,两位小师傅切勿怪罪!”
“ 怎敢怪罪!施主大开方便之门,为我等提供歇息之所,已是借佛祖之光德,施主勿再麻烦,如此便已足矣!”
那女子咯咯一笑,轻掩其面道:“原来和尚都这般规矩模样儿!那好,我回房中歇息了,你二人有事便唤我。”说罢,兀自退出房门。
师兄弟二人行一天路已是疲软之至,行晚课之后便各自睡去。其实天将暮时便已乌云盖顶,入子夜之后果然雷声轰鸣,大雨不止。突然一阵急促的扣门声响起,吵醒了睡梦中的二人。
智空对智清道:“许是那施主有事,若请你帮忙你便去吧!只是切勿乱了分寸!”
智清开门出去与那女子交谈,原来是风雨太大掀走了屋顶的茅草,前来求助二人。智清问智空道:
“师兄,夜间风雨致使女施主房顶受损,我前去帮忙!”
“去吧,风雨太大了,去帮帮女施主加固一下吧!须得小心!”智空道。
言毕,智空便继续睡下了,这一夜风雨却未停歇。
次日一早,待雨势稍停,智空便道:“智清师弟,昨夜女施主屋顶受损可修缮完毕?”
“俱已修缮完毕。”智清答道。
“那好,天已放晴,我们去与施主道个别,继续启程吧!”
智清却吞吐道:“师兄,雨势稍晴,道路尚且泥泞不堪,只怕难以行走,不如再…歇息一日吧!”
智空望着智清,肃然道:“你当真是因为道路泥泞,还是另有他因?”
智清忽然变得慌张起来,惊恐道:“师兄,我只是怕……”
智空突然站起,从袖中抽出戒尺,怒指智清道:“跪下!你老实交代,你昨夜干什么去了?”
智清双腿猛地砸在地上,神色也变得惊恐起来,眼泪再次自泪眶中冲出来,哭道:
“师兄,师弟知错了!我愧对佛祖!愧对师傅、师兄的教诲,我枉为佛门弟子,昨夜弟子犯了色戒,与女施主行了云雨之事!师兄打我、罚我吧!”
智空却无力地丢下了戒尺,只是叹道:“你这孽徒,佛心不稳,竟贪念这红尘之事,胆敢犯下淫戒,只怕是与我佛门无缘了!”
智清趴在智空的双腿上,扯着智空的僧袍,不止地哭泣道:
“师兄,我枉为出家人!自幼随师傅修持大道,从未享过人间繁华,今日犯下此重戒,听凭师兄发落!”
“你与那女子可是你情我愿?还是她受你强迫?”智空郑重问道。
“弟子怎敢用强!昨夜女施主唤我修缮屋顶,风大雨急,灯火被吹散,我二人难免有肌肤之亲。事毕,女施主对我不胜感激,又问我从何而来,我一一答之,二人遂坐于床上,言至我身世之时,女施主垂泪不止,我亦不胜悲伤,由此逐渐互生情愫,竟做出逾矩之事…”
“如此说来,也算是你情我愿了!看来,你终究是尘缘未了,也罢,你便去吧!”智空甩了甩衣袖,便兀自收拾行李,欲往外走。智清哭道:“师兄!你当真不要我了吗?”
“你尘心未断,与我佛门只怕是无缘,却不是我不要你。”智空答道。
智清泪眼朦胧,却不知再作何言语,只是望着师兄收拾行李,也不再阻拦,道:
“师兄,我何日才能再见到你?”
智空临出门时,又扯下行李,拿出笔墨纸砚,细细的写下了一张信纸,留在桌子上,又收拾好行李,背对着智清道:“待你找回失去的那颗心,再来见我吧!”说罢,独自出门而去。
智清捡起桌上的落信,只见上面写道:
“佛门虽广不收红尘未了之人,人世虽繁不渡六根不净之客。须知无上妙法真源本性空,便历万劫舍欲离求不住世间相。先无相,再入定,而后悟空,渐明真意,得佛法非常,方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