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八年级某个班级有如下现象:他们对自己的同学的成功和失败也抱着与我无关的态度。
分析一下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和家里的学习情况,找出这种消极态度缺乏学习热情的原因。
结论:必须在课的本身、在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去寻找学生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教师本身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教师人为地把一些“棱角”磨平,减轻学生掌握教材时的难度,这就代替了教给学生去克服困难。
反思:自从教了普通班之后,大班额110多人,总有那么二三十个学生会出现文中所说的现象。他们对一切都毫不关心,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开始我对这种现象特别不适应,我觉得学生怎么能这样?由于我精力有限照顾不了二百多个学生,所以放到这部分学生身上的精力不够。
我相信这部分孩子其实是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了习得性无助感。
我同样也犯了书中的错误,人为地把“棱角”磨平,减轻学生掌握教材的难度。这一年多来的经历正好说明了这一切。自己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在这里找到了原因。
学生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这说得不是我吗?越来越汗颜啊。
原文: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学生,嗯能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
思考:学习愿望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以后无论是在教育班级里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我都要重视劳动,教他们克服困难。之前我只知道让孩子们多劳动,从未真正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
原文:在备课时要深刻而周密地考虑,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这些困难,而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虽然艰巨然而受益极深的道路。
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么懒?不愿意去思考。说到底还是害怕困难,不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在我们的教学中告知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非常重要。
原文: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思考:书中举四个孩子通过每天抄写《童年》一页,并根据相关的规则分析和解释每一个词的正写法。带给他们自己的改变,带给班级的改变。真的让人震撼。这就是创造成功的预感。
如何创造成功的预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这种说法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瞬间有种感觉:对于教育自己真的是一点都不懂。真的急需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