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体系,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引发的思考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聚焦于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议题不仅切中了当前干部考核工作中的要害,更为推动基层工作高效开展、减轻基层负担指明了方向。
形式主义是干部工作中的一大顽疾,它表现为追求表面文章、忽视实际成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更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从制度层面入手,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实际工作,去服务人民群众。
完善制度体系,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要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能够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不是挂在墙上的锦旗,不是堆在案头的材料,而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我们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到干部在推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也要看到工作带来的实际成效和变化。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要通过具体的指标和数据来量化干部的工作成果,也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判来把握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让考核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杠杆。对于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对于在考核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的干部,要及时进行提醒和帮扶;对于在考核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总之,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干部考核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和手段,为推动基层工作高效开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