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共情的力量》一书,作者认为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阐述了如何借助8种行为来获得共情能力,如何运用共情创造持久的亲密关系,以及避免共情阴暗面对生活的糟糕影响。
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共情是为了理解他人,走进他人的内心去感受痛苦或体验情绪。它就像一道光,能穿透痛苦和恐惧的黑暗。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它有两面性,能助人,也能害人。可被用于善意,也能被恶意利用。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没有共情,我们无法互相理解,当我们被共情地对待时,我们对自己的共情能力也会快速提升。它可以提供别人疗愈和支持。
01
生活中也有共情阴暗面,比如,到处推销草药、抗衰老神药、天然抗抑郁药和各种减肥产品的推销员,利用人脉对超重、皱纹、疾病、衰老和死亡的恐惧,针对人们对身体和情绪的每种担心,设计所谓的“神奇疗法”,给它贴上一个可观的价格标签。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抵挡共情阴暗面步骤,具体分享如下。
第一步: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是真心关心他人和渴望去帮助他们而激发出来的,有目的共情主要关注于他人能给你什么,或者你能设法从他们那里逃避掉什么。很多时候同时存在,我们要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渴求。
了解自己的渴求,我们能摆脱掉某些意识不到的旧有模式,减少避免共情阴暗面带来的伤害。
第三步: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领。
我们的思维脑和情绪脑相互依赖,共同指导我们行动,保护我们安全。
第四步:保持注意力。
扩大视角,让头脑对所有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
第五步:当心突兀的接近。
小心那些主动付出感情,表达夸张的感激的陌生人。他们很有可能在期待这些投入能有所回报。
第六步:小心过冷或过热两个极端。
共情需要一个平衡的温度。过冷或过热的极端情况让人无所适从,吞噬我们的能量。
第七步: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责怪他人是想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共情是愿意为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承担责任。
第八步: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
第九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持续的不一致行为模式表明了共情的缺失。不一致的人很难真正说到做到。
第十步: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共情忠于事实。
02
共情始于理解,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是第一步。在了解信息并且能理解之后,还要把想法付诸行动。共情最持久的特征是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
学习表达共情,把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直击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作者提供了七个行动指南:
1.使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的提出是为了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事实并进行沟通,是真心对他人的看法感兴趣。
2,放缓节奏。
放缓节奏,让情绪得以在深思后有所缓和。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关注当下,要为行为提供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方式,克服偏见和倾向性,避免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给行为做总结或分类。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感受一下你的头脑或内心,为了呼应这个表情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或情感。
5,向过去学习。
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6,让故事充分展开。
表达共情的方式是让自己完全参与到故事当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
7,设定边界。
设定边界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更好地让注意力一直关注于当下这个话题。
03
作者将八种行为认定为行动中的共情,提升我们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激励我们做出利他行为的举动,指引我们进入更有意义的关系中。
真正的信任来自当下这个时刻共情的互动。8种表达共情行为准则是: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宽恕。
诚实为能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并能以敏感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就这些认知进行沟通的能力。
谦逊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强项,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会让自己过度陷于任何一个极端。
接纳是接纳自己和他人所有的矛盾和复杂。
宽容是持续扩展的、深度理解人性的能力。
感恩并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共情是能流淌出感恩的泉水。
信念是让人们坚信心中基本的善良。
希望是符合现实,而非理想化的。不幻想,让事情一天天地好起来。
宽恕的核心是宽恕我们自己的过程和行动。可以践行:学会一笔勾销。给你自己写信。试着烧掉你的苦难。最后,试试打坐。
学习共情,扩展自己的边界,到未探索的空间,去建立更深入、更真诚的关系。通过自我扩展,赋予我们的内在生命以活跃的能量和意义感。
学习共情技巧,让我们拥有更高的情商。借助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等行为,体验到生命中的意义,获得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