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慧香
非常喜欢美国诗人狄金森这首诗: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每次吟咏,总觉得阅读是世上最重要最美好的事情。从小喜欢阅读,让知识的小溪流入思想的江河,不断充实与丰盈自己。也喜欢带领学生阅读,把他们引入水草丰美的地方,汲取知识的甘露与琼浆。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的学生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没有阅读的班级不可能有书香气,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坚持阅读,对学生的人格养成、素养提升、思辨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做先读者、带读者与共读者。
先读,做“读书的种子”。
一位专家曾说过一句话,振聋发聩: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是啊,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很难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难丰富阅读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品味;没有教师厚实的知识积淀,怎能有底气教好学生!
温儒敏教授说: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的种子”。只有教师做“读书的种子”,才能成就学生精彩的教育生命。所以,教师要先读起来,给学生做好阅读的表率。记得读《红楼梦》时,给每届学生背诵金陵十二钗判词,给学生清唱《枉凝眉》《葬花吟》等主题曲,学生心中有光亮,眼中有惊喜,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阅读。
教师一旦读起来,会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富有智慧,更加具有书香气息,我们的教育会更加美丽。
带读,引入奇妙世界。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晚自习是学生的自学时间,不允许老师讲课,只有后十分钟才可以讲解疑难问题。学生每天像盼望过节一样盼望这十分钟,等待我读书给他们听。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夜晚因阅读而与众不同。
曾记得带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从宁玮的经历中,觉察她的善良与勇敢;从万同的反反复复中,看到教育的复杂性;从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等挑战自我,克服弱点的过程中,看到成功的不易。从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中,感受师生交流的无限真情。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着学生。
曾记得带读刘醒龙的中篇小说《凤凰琴》,了解山村小学教师余校长、邓有梅副校长、孙四海主任,明爱芬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认识我国偏远山区教育的落后和民办教师生存的艰难,敬佩他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同学们为偏远学校每天早晨郑重升国旗、奏国歌而感动,对何人送给明爱芬老师凤凰琴、琴弦因何折断而好奇,为王小兰的女儿李子在独自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狼群而担心。
还记得带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了解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个名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的种种磨难,为创造不朽杰作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中的精彩语录:“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他不能使我屈服”“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滋养着学生的生命。
每天带读十分钟,同学们觉得不过瘾,下课后我把未读完的书放在讲台,有同学迫不及待先睹为快,有同学很快买来自己阅读。后来学校专门把晚上第三节设为阅读课,同学们才有了大块阅读时间。
教育是给予,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外来文化的价值,都需要我们慢慢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成长中的孩子。
共读,享受阅读乐趣。
哲学大师卡缪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很难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师生共读一本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真正走到一起,不再是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选择书籍和孩子们一起共读,我们一起感受成长的乐趣。建立班级阅读群,每天分享阅读小语;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最佳阅读者;开展读书交流会,师生畅所欲言,当听到老师畅谈想法,学生像看到没收竹节人的老师也在偷偷玩竹节人一样惊奇不已。无形中增添了阅读的乐趣,无意中加深了师生间的情谊。
通过共读,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更准确,对生活事件更敏锐,对人与自然的感受更独特,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更深刻。
书籍是传承文明与文化的桥梁,因为教师的先读,点燃起阅读热情;因为有阅读热情,阅读更加投入;因为教师带读,师生共读,更多人爱上阅读;因为爱上阅读,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落后,孩子们的人生会因阅读而走向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想说,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中小学阶段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人的精神成长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