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知识付费快速崛起
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特别的焦虑
仿佛打一个盹,就要错过什么
生怕赶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被周围的人超越。
大学生为求职找工作焦虑;
上班族面临着房子、车子、孩子的各种开支,为生活压力焦虑;
中年人看似有车有房,在公司有着不错的职位,各种CXO……
表面上很风光,其实也一样焦虑
不是为了钱,而是害怕失去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
很多高管思维已经固化
让他辞职了再去找工作,根本找不到比现在强的工作
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年轻竞争者
基本没什么竞争力,随时可能被替代!
我也一样焦虑,于是乎报名参加了很多课程:
有增长见识的: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知乎大学……
有提高技能的:秋叶PPT、暖石、三节课……
最近又报名参加了“时间管理”的课程
01 到底怎么了
我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间,把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
追求更好的生活,这点无可厚非。
但是,绝大部分人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想的很多,做的很少
2.效率低下/拖延,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
3.工作生活混乱不堪,每天都很忙,但就是抓不住重点
4.沉迷于手机/游戏/麻将和享乐,颓废散漫,没有目标和理想
5.工作几年,依然收入微薄,生活面临巨大的压力
6.焦虑,迷茫,无助,想改变却找不到方法
所以,才有了
“向青少年贩卖理想,向上班族贩卖焦虑,向中年人贩卖油腻”!
而我,一次又一次中招!
02 我踩过的坑
为了缓解焦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1.花钱买了很多课程:
写作课程/社群运营/品牌打造/英语课程/理财课程/情绪管理课程
2.参加了各种打卡社群:
早睡早起打卡/运动打卡/学习打卡/理财打卡
不妄议他人,只说我自己
这是我为缓解焦虑制定的计划:
结果显而易见:
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了那么多,生活依然颓废!
03 到底是怎么了
这些数据是哈佛大学做出的调查结果:
我思考了很久,也聊了很多圈子内的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之所以越学越焦虑,是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往往是想起什么学什么
看到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
我们总是对自己能力的估计过于乐观
对个人工作/生活不能有效掌控
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清楚地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达成这些最缺的是哪些能力?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一方面抱怨时间不够用
一方面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麻将/游戏/娱乐和无效社交上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逃避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为了给自己的无能找一个理由!
04 到底怎么做
那么,怎么才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呢?
改变,永远是反人性的!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改变已经固有的行为习惯,是极其困难的
寄希望于自我驱动,能坚持的都成功了;
绝大部分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而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工具和外部监督,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到底应该怎么做?
1. 底层逻辑:找到最原始的驱动力
A.付费学习--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人的内心都是贪便宜的,付了钱的东西,才懂得珍惜
支付一笔超过预期的钱,心理就会给自己一个暗示:不学对不起自己,这属于被动的自我驱动
B.主动的自我驱动
首先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之后,会形成强烈的危机感和负罪感
刺激形成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属于主动的自我驱动
2. 方法论
3. 实操
现在是互联网社会,从来不缺知识
这些东西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关键在于执行
一方面,过于理论的东西晦涩难懂
另一方面,即使懂了也不知道怎么做。
05 小结
知识付费不是坑
它更像是吃自助餐
东西已经全部为你准备好了
至于吃什么,吃多少,是自己的事情
一味地抱怨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最后,认知再强也需要执行力
优秀者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他们已经把优秀形成了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