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克服了一个心里恐惧看了这个经典影片—《海上钢琴师》,哈哈,第一次听到这个电影名是初中,但是一直潜意识以为这是个恐怖片,而且我好像脑补出了恐怖版的《海上钢琴师》。悄悄说一下我脑补的《海上钢琴师》,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艘船的恐怖故事,钢琴师每弹一首曲子,船上就会有一个人离奇死亡…。
所以一直没有敢看,结果今天一看,天哪,这么喜欢的电影我居然现在才鼓起勇气看。
海洋和钢琴声的搭配实在太美了,这感觉就像在圣诞夜窝在被窝看《真爱至上》,轻快、舒服又有一种特定感。
我最喜欢电影的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小号手晕船,1990告诉他,他有治疗晕船的药,然后1990让小号手松开钢琴的固定器,两个人开始在演奏厅一边弹琴一边随船飘荡。另外一个场景便是1990对小号手说大海的声音。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有很多很多想说的,但我最想聊的就是电影的最后,天才和船一同毁灭那一刻我的想法。另外我也觉得把船比成现在的网络虽然有点毁掉电影的美感和文艺,但好像真的也没啥区别。
我的第一想法是从来没离开船和没啥生活经历没什么区别,让我们感觉他的生活的狭隘、限定,再加上和小号手分开自嘲的那个天堂也没有他的名字那一段,让人感觉实在太可惜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虽然此生都没有离开船,但是他所经历的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通的,那艘船就是将他和整个世界联通起来的网络。无论钢琴师是现实存在还是小号手编出来的故事,他都是那个活在“网络世界”的人。
他的世界是与整个现实世界相通的,除了音乐天赋他有着超乎寻常感受力,他能读出或者是猜想每位游客背后的故事。
他不用离开船便能从来来往往的游客脸上寻找出无数的音乐灵感;
不用离开船便能在伴着琴声不断地在各地旅行;
不用离开船也会有唱片公司将他的作品录成唱片去广泛传播;
不用离开船也能遇到那个让他心动而想开启新生活的女孩。
他终日所见的是比陆地更宽阔的海洋,与轮船和钢琴相伴,日日往返于英国和美国之间,迎来送往无数对未来充满希望和野心的新移民们,这是他活得惯的方式,也是他的世界。
网络世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网络上看形形色色的人生,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创作的灵感。
虽然说电影的最后有点遗憾,但是我感觉这样的结局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其实这个结尾也让我想起了我很喜欢的另外一部电影《寄生虫》里的那个一直待在地下室的男人为什么不离开,纵使在我们眼里那样生活很苟且,但因为那也是他过惯了的生活啊, 所以有什么理由促使他离开呢?
其实我提笔的时候就想拿《寄生虫》和《海上钢琴师》一起写,但是《海上钢琴师》实在太美,太有艺术感了,美的让我感觉任何的文字描述都是有些无法匹及,但是我还是用一个很没有美感的比喻去说了。而寄生虫实在太现实、太无奈了,看了好久都能想起那段“鸠占鹊巢”的欢喜后,仓换躲起来的画面,只要一打开灯,蟑螂就会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