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划,时长2年的读书规划,打算先从高效学习类的书籍开始。忘了从哪看到这本书,一看老外写的,豆瓣评分还挺高了,就下手买了。读任何一本书,从来没有读这边书如此高效,5个小时看完了,通篇的案例,太啰嗦了,也是是国外人更严谨吧(吐槽下)。
第二次阅读总结提炼知识时,细细的品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愚见知识点框架,主要分为:刻意练习、如何运用、成为杰出的人。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创建自己的心理表征从而达到提升某些能力的练习模型。其本质是通过练习,激活人的长时工作记忆,然后不断的扩充长时工作记忆区域,随着存储的内容越来越多,能本能反应的越来越多。
一、 不同行业,可能练习的方法不同,但是基本模型差不多:
1、每次练习前,需要明确本次练习的有效目的: 这里的本次练习,并不是本场,练习通常是某时间段多次重复动作。每次动作就需要有个明确的目的。因此,对应的目的就需要十分的明确(能度量最好),明确到本场练习某一目的的某个点。
2、专注目标:确定目标后,专注目标进行训练。每天专注练习1个小时即可,如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慢慢延长,因为人大脑同身体一样,有个适应过程,过犹不及。21天养成的良好习惯3天即可破功
3、有反馈,总结:根据本次练习的结果进行反馈评价,然后总结改正。
4、走出舒适区:在设置目标时,必须是需要让自己的适当的走出舒适区的目的,那种蹦一蹦就能够着。
练习的方式模型有了,但是作为行业的上进者难以确定有效目标时,最好的找个导师或指引的人,能有效的快速帮助自己的去前进,能结构化的告诉你先练习掌握哪个模块。 如果找不到指引的人,就寻找业内杰出人士,了解他与其他人的特殊不同之处,确认哪些不同之处是他杰出的原因后,在进行针对的模仿,刻意去练习。
二、 比较难的是无法全面的去确定杰出人的特殊之处,我自己的做法是:
1、找到业内的偶像或你想成为的人,对其进行关注研究(百度其成长史,关注微博,能聊上更好),进行对标。
2、然后他的哪些能力(非事件),你觉得比较厉害,列出来后上网百度或与业内其他人讨论这些能力是否是重要或特殊。
3、确定能力后,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如何让自己的拥有这些能力,需要进行什么练习?掌握这些能力的优先级。最后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4、人的认知会不断的增加。列好需要练习的掌握的能力后,建议不定时的修正自己的练习目的列表。最后就是持之以恒,清空列表后,再重新列举其他欠缺能力,循环下去。
三、因人的大脑特性,能力或知识必然是会产生遗忘,如何延长遗忘时间,扩充自己记忆力库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世界上知识太多,个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从机会成本考虑,个人建议是选择性记忆:兴趣爱好类、生活中会用到的、工作中会常用的。
2、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进行目的的训练后,如何创建有效易记的心理表征,我常用四种方法:
场景记忆法:将相关知识结合或内容,与常用的一些场景进行结合(主要还是该场景适合,不是随便编造),根据人大脑情景刺激触发联想机制,当再次触发这种场景时,会想起这种知识。同样,再次想起这种知识后会联想关联的场景。 主要还是用于一些认知类的知识,需要理解的知识。
结构记忆法:主要是针对新入某学科类知识,通过搭建整体框架后,然后将对于的框架内容填充进去。主要是针对某新的知识类型,行业知识等。
笔记:我习惯进行总结,将一次不常用的结构知识、框架性内容、方法论、模型等以xmind的文件形式,进行总结归类,然后标注。大脑中存一个潜在的索引,但遇到需要用时,可以翻看。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也是一个创造心理表征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主要针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或理念。
如何运用
刻意练习的运用,一般分为生活中和工作中,其实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天有一半基本是为工作服务,剩下一半是生活和睡觉。纯粹用于练习的时间很少,因为你的时间不值钱,所以这种状态,反而越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圈,充实自己,提升单位时间价值。
一、在工作中练习:主要还是看你想练习的内容,工作中比较适合练习行业内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
1、先从书本或教学视频等中获取相关知识,并将知识总结整理成结构分类。
2、对于的知识能力的分类,回想自己正常工作中适合训练的场景,下次遇到这种场景后,就可以直接尝试一次有目的的训练。
当然,并非所有的均适合在工作中练习,毕竟工作场景的多样性有限,但或多或少能进行一定的训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将目的进行细分化,有时一个能力需要多个方面知识,并非所有的知识在工作中都能练习,例如:你想提升管理能力,其中管理能力有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即是你不是管理岗位,但是在与同事的沟通交流方面,可以去提升。
另一个在工作中练习的方式,就是向同事学习。把自己上班摸鱼的时间用于学习模仿,前提是对方在你想要提升的方面比你优秀。注意局限性,避免井底之蛙。
二、在生活中练习:也看你想提升的内容,如果是与生活兴趣相关的,其实可以刻意练习尝试。其实方法与有目的的练习方法一样,在生活中,无非是挤出时间进行专门练习。一下讲解下几个相关认知,大家学习共勉。
1、大脑存在着适应性:大脑跟身体一样,存在这适应性,就像举重一样,未练习的人想一下子举50公斤,估计马上就身残志坚了。但可以根据从低重量级的开始,在长期的练习下,慢慢改变身体的肌肉,慢慢适应到这高重量级。大脑也是,当长时间坚持练习某一类能力时,大脑会去慢慢适应这种练习,时长也可以由短到长。
2、年轻的大脑学习能力更强:大脑毕竟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当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适合,大脑的心理性能同样也以及开始不如自己年轻时的状态了。所以,趁早学习吧,当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时,身体将不在是革命的本钱了。
成为杰出的人
这个模块,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是用来培养小朋友的,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反思了下:是否因为我个人没什么兴趣爱好,所以就觉得这里是培养小孩子的?越想,可能性越大,于是又重新阅读思考了一番。
成为杰出的人的步骤
1、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想自己兴趣方面去发展,既能保持强有力的动力,也能有效的得到提升后的激励。容易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便于走的更加长远。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所以我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我觉得比较可悲(幸福指数偏低)。
2、第二阶段:变得认真。认真的对待兴趣,不将其仅仅当作一个兴趣而忽视,条条大陆通罗马,行行有状元,成功就是胜利,所以认真对待,想好后选择。
3、第三阶段:全力投入。全力以赴的投入学习,这是个时间周期比较长,但坚持就是胜利。人类发展到今天,很多东西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向上,所以首先是需要爬山前人的肩膀。
4、第四阶段:开拓创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后,了解的够多,够充分后,才能进行开拓创新,让自己成为巨人。
总结
最开始我将本书定成方法论的书籍,后来慢慢从不通地方品出了劝学的感觉。整体的感知:
1、牛人好多啊(事例多);
2、其实成为牛人很简单,天赋就是后台刻意练习形成的,你现在刻意练习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牛人;
3、都这样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跳一跳,摘取那触手可及的成功呢?
所以我姑且不再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这本书,因为我按书上去做,比什么都不做会获得更多收益。最后特别说下美国的“王牌飞行计划”的训练模式,其实也是采用刻意练习的一种方式:
1、实践练习(创建有效反馈的训练工具):计划是招收一些飞行员学员,然后进行真实情景模拟,与有经验的老飞行员进行对抗,将原所有的按照武器的地方,安装成相机。(当然这些学员有着飞行的基础知识)
2、记录过程:实践练习过程中全程记录,通过飞机上的各种相机,拍摄具体的场景,进行后续总结。
3、将过程拉出来总结反思得出结论,怎么改变:由专门的教练,分析每个学员的过程,有问题的地方就问学员当时的判断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如果改进等。
4、带着修正经验,继续进行练习。
这种方式,更倾向于团体学习进步,类似培训机构等。若是个人,更倾向于是试错。但是我们要考虑试错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公司中试错,即有人把关,又不用付出额外的直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