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尼尔·波兹曼的书籍封面都很值得细品,《娱乐至死》的书籍封面是几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他们都没有脑袋,侧面指出看电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坐在那里看就可以了,很好地展示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暗讽娱乐业。
《童年的消逝》的书籍封面细节也值得研究,或许我们一开始会被小女孩犀利的眼神吓到,翻看了书籍前几页之后,发现小女孩正是童年消逝的映射:她冷酷的眼神露骨地展示了成人世界的冷漠、暴力、反抗、冲突,没有了一点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天真可爱。
《童年的消逝》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断言童年正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
本书告诉我们童年从何而来,童年又为什么会消逝,书籍结构两大板块:(一)童年的发明;(二)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发明 - 前期
当一种社会产物行将被淘汰时,它就变成了人们怀旧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童年的诞生,我们要感谢希腊人的贡献,他们虽没有创造出童年,但他们走得很近了。
希腊人热衷于教育,发明“学校”这一概念,希腊语中,“学校”意思为“闲暇”:他们认为闲暇时,一个文明人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
斯巴达人不强调思考和学习。但建立了学校,把7岁的男孩带进学校,学习读书写字。
雅典娜人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学校,他们有运动场、大学、演说家训练学校、教认字和算术的小学。
罗马人借用希腊的教育思想,开始把成长中的孩子同羞耻的观念联系起来。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宣称童年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
北方蛮族入侵后,罗马帝国灭亡,传统文化被神秘化,欧洲随后陷入愚昧黑暗时代和中世纪。
那时生活条件严酷,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那时候的人们对儿童缺乏关注,不重视儿童的生命。
此时人的读写能力消失、教育消失、羞耻心的消失一起导致了童年的消逝。
读写能力消失:1、在愚昧黑暗时代和中世纪,字母书写风格层出不穷,字母形状五花八门,不易辨认,书写模糊不清,令人费解。2、古代纸莎草纸和羊皮纸来源稀少。
教育消失:没有开办教人们读书写字的小学,没有儿童成长发展的概念,没有学习需要具备必要前提和循序渐进的概念,更没有学校教育是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的概念,它完全不懂教育为何物。
羞耻心消失:1、孩子身处一个以口语沟通的世界,生活在和成年人一样的社会范围,没有分离机构加以限制,他们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一切行为方式,包括粗俗节目、饮酒、矛盾冲突、暴力战争、性爱以及种种奥秘。2、礼仪规则贫乏,没有一套内容翔实的礼仪可供未成年人学习。
卢梭说道:“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教我们谈论那些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人们把他的话理解为阅读是永久的童年的结束,阅读从根本上削弱了口语文化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成年。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包括地图、图表、合同和产权契约,收集并保存了各种有价值的秘密。因此,在文字世界里,成人有机会了解用非自然符号整理和记录下来的文化秘密。
文字世界里,儿童必须变成成人,在没有文字的世界里,儿童和成人之间就没有必要明确区分,因为不存在什么秘密,文化不需要提供训练就能被人理解。
在中世纪,童年的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童年的发明 - 中期
童年的概念并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它经历了将近200年的时间。
印刷机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名声和个人成就的追求。
印刷给予我们自我,使我们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而这种强化了的自我意识便是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哈罗德·英尼斯强调,新的传播技术不仅给予我们新的考虑内容,而且给予我们新的思维方式。
传播技术的变化产生了三种结果: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改变了符号的类型(人们用以思维的工具);改变了社区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
单有个人主义并不能产生童年,童年要求社会必须有一个将人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基础。
假如没有每个个人本身都是重要的、人类的心灵和生命从根本上超越公众这一观念,童年不会诞生。
个性观念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它也会应用在儿童身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16世纪的书籍的编辑非常注意书籍内在组织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当书法消失时,别具风格的手稿也随之消失了,不具个人色彩和反复使用的印字排版承担了一定程度的权威性。
我们不能低估语言从耳朵转移到眼睛、从口语转移到排版这个过程对人类心理造成的撞击。
印刷术使方言进入大众媒介。不同的方言,印刷导致了科学思想的普及。印刷创造了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来源,极大地增加了大陆范围内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现代科学的基础在印刷术发明以后的100年内已经奠定。
16世纪末,天文学、解剖学、物理学、新形式的文学作品、商业文献等随手可得,新的环境符号建立了起来,它要求人们有新技术、新态度,尤其是一种新的观念才能生存。
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此时,“文化人”诞生了。
童年的发明 - 后期
在16、17世纪以后,童年的概念普遍被承认是“存在的”,只是事物自然法则的一个特点而已。
J·H·普拉姆提出:儿童越来越成为受尊重的对象,它是一个特别的产物,有着不同的本质和不同的需求。他们需要与成人世界分离并受到保护。
儿童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1、儿童的服装变得与成人不同。
2、儿童的语言与成人话语有了区别。
3、学校开始把儿童和成人分开教育。
3、有关儿童的书籍大量出现。
4、家长给孩子起独特的名字。
5、家长的责任变大,含义越来越丰富,承担着多重角色。
童年最初是中产阶级的想法,部分是因为中产阶级能够负担培植这个概念,经过一个世纪,这个想法才慢慢传入社会较低层的阶级。
英国中产阶级兴起,有钱的家庭投资买较大的房子,投资为自己和家人画像,投资在孩子的教育和服装上。
在相当的程度上,有关童年的各种发展是受书本和学校的性质所支配的。
伊丽莎白·艾森斯坦说道:“认识一堆由毫无意义的符号和声音所代表的互不相干的字母,记住这些字母的固定顺序,始终是西方世界所有儿童通往书本学习的大门。”
儿童走向成年需要获得的能力:活跃的个体意识、有逻辑有次序的思考能力、使自己与符号保持距离的能力、操控高层次的抽象概念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超凡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自我控制能力作者提到:书本学习是不自然的,书本抑制了青年人好动的天性,在一个有书本学习的世界里,青年旺盛的精力需要大幅度地予以限制。
多少世纪以来,儿童接受的教育是使他们压抑天然的充沛精力的教育,儿童从不觉得他们喜欢这样的常规训练,他们不情愿上学。
自我控制相应地反映在性道德观和性行为上。
诺贝特·埃利亚斯说:“性行为与羞耻和尴尬紧密相连,需要在行为上相对克制的概念在整个社会较均衡地传播开来。唯有成人和儿童之间的距离加大,性启蒙才变成一个尖锐的问题。”
随着童年概念的发展,社会开始收集内容丰富的秘密,不让儿童知道:性关系的秘密、金钱、暴力、疾病、死亡和社会关系。甚至还发展出了语言秘密,即大量不能在儿童面前说的话。
当书本和学校创造了儿童时,它们也创造了现代的成人概念。
当儿童和成人变得越来越有区别时,每个阶层都尽情发展各自的符号世界,最终人们开始接受儿童不会也不能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趣味、爱好和社交生活。
我们万万不可认定童年是在古登堡的印刷术和校长的分班影响下骤然成熟起来的。
洛克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类的头脑生来是一张空白的刻写板、一张空白的书写板。”最终在儿童的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责任便落在了家长和校长以及政府的手上。
卢梭对童年发展作出的贡献:1、他坚持儿童自身的重要性,儿童不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2、儿童的知识和情感生活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必须了解它,才能教育和培养儿童,而是因为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
佛洛尹德和杜威澄清了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一直在发展的童年概念的基本范例:儿童作为小男生或小女生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的满足感、逻辑思维的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
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该被扼杀;如果真被扼杀,则可能失去成熟的成年的危险。
19世纪5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但讽刺的是,没人注意到,大约与此同时,童年消亡的种子也已经埋下了。
童年的消逝
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让儿童“消逝”,也可以表述为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成年消逝。
现代的成人概念多半是印刷的产物。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婴儿期、成人化的儿童、老年期。
成人化的儿童:一个在知识和情感能力上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成年人,尤其在特征上跟儿童没有显著的区别。
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而它们都跟电视无法区分信息使用权密切相关:1、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2、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3、电视不能分离观众。
一个群体主要是依据其成员所拥有的特定信息来决定的。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扩展这个说法,任何一个群体都是针对不在这个群体里的人的“阴谋”,因“局外人”无法获得“局内人”所拥有的信息。
电子媒体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的全部内容,从而产生了几个影响深远的后果:
羞耻概念被冲淡,不再神秘。G·K·切斯特顿说过:“一切健康的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东方还是西方,都知道性里面包含着某种怒意,谁也不敢肆意煽风点火。如果我们要保持清醒,就必须对它保持一种神秘感和敬畏的态度。”羞耻的根源存在于历史的深处,在于一个民族的恐惧。
羞耻感的逐渐衰退,行为举止的意义也相应地降低了。
贝特尔海姆在《童话的用处》中展示:童话的重要意义在于,童话故事能够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邪恶,并且融会贯通,使儿童不受创伤。这不仅仅是因为童话故事的内容自然演变已有百年之久,而且它们在成人的控制之下。例如成人可以修改暴力部分或故事的结尾来适应孩子的需要,并且讲故事的心理环境通常是非常那个令人放松的,因而童话具有治疗作用。
电视所揭示的暴力并不是通过母亲的声音来传递,也没有做过什么修改以适应儿童的需要。电视不可能保持任何秘密。
电视暴露的多数是充满了病痛、暴力、无能和混乱的内容,也因成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但这并不是成年人的全部,比如购物的快乐。电视向儿童揭示消费主义的快乐和购买几乎任何东西后所产生的满足感。
当儿童有机会接触比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时,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
儿童成人化现象:
1、儿童犯罪。
2、学校厕所抽烟。
3、骑木马、捉迷藏、丢沙包等游戏消失。
4、儿童的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需求欲望、身体外表成人化。
读后感
作者真的很敢写,他是偏执的、不理智的。但就像萧伯纳说过的著名诗句那样:“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仰赖不理智的人。”
还是那句话,作者创作此书的背景有着浓浓的电视时代背景,反观科技发达、被各种信息笼罩的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得不使用它们来获得各种信息,与之对应的,童年消逝依旧持续上演。
对于大多数90后的童年,能想起来的关于童年的回忆,是童年的游戏,是童年的玩伴。
那现在的孩子呢,手机?电脑?短视频?直播?他们过早地介入成年人的生活,并以这种方式指导他们的游戏规则。
代替童年的,是新的媒体形式对他们未来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在“忙”的那些时间里,他们就会与新媒体为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赤裸裸的童年被侵蚀的世界。
对于童年的消逝,我们能做些什么?作者没有给予解决办法,作者为此轻松又沮丧。
藏在里面的,更多的也是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