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导演秦博在《奇葩大会》上分享的故事,我看完了纪录片《人间世》。这是一个频繁触发泪点、聚焦社会医疗、反映处于疾病困境中的人性以及引发对生命意义思考的节目,强烈推荐。
纪录片一共10集,分别对应10个主题:1.救命;2.理解;3.团圆;4.告别;5.选择;6.信任;7.新生;8.坚持;9.爱;10.回到起点。
导演和制作团队以医院为窗口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出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而作为观众,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来观察医患如何抵抗疾病,人如何面对生死,病人如何告别人世以及患者怎样重获新生。而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这些事情比较重大,或许是看到过去,也可能是预见未来,总之,当你在此刻回看过往或者是预看未来的有关生命的坎坷之时,无论是无奈或者是希望,都会给你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最深刻的启发。
我把纪录片推荐给同事,他浏览的看了一下第一集就无法再继续了。可能是因为和曾经的我以及大部分国人一样,习惯喜欢圆满的结局,不愿意看到悲伤。是的,这部纪录片中的很多个真实都能戳到我的泪点或者触发我的思考,有的关乎爱,有的关乎豁达,有的关乎价值,也有的关乎生死。
爱
爱,贯穿整个节目。可能是因为爱本身与生命永恒相伴,要讨论生命,爱是无法抛开的。
我还记得有一位父亲,为了唤醒曾是老师的脑瘫的女儿的意识,用录音机录下并循环播放女儿的名字以及从早上起床到去学校上班路上所能听到的一切声响,乃至有一次,父亲在读到那篇“对的快,说的巧”的课文而难以抑制泪水的时候,我能想象到或者无法想象到这位父亲回忆起曾经的女儿正像课文中所说的那样的曾经该有多心痛,但是,录音机的声音和父亲母亲的陪伴从未停止;还有那个在怀孕的时候就不幸患上癌症的妈妈和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为孩子精心准备了18份从一岁到成人的每年的生日礼物,并用视频记录下来;有一位病人,在长期昏迷,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还有钱吗”,初看觉得仿佛是老葛朗台附体,但仔细想想,必定是家人花费了很多财力物力才将他挽救回来,然而与生命相比,再大的代价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但同时,在这位病人眼中,在对家人的爱面前,或许可以不顾生命,因为这样家人能够生活的更轻松一些……纪录片中的无数镜头有时候对准了病人家属,有时候对准了病人,或者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当我们在面对而亲人在身后,或者在亲人身后一起面对的时候,放大版本的爱就已经写在了我们的表情上,写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
豁达
对生命的希望或许是生命的本能,相信即使告诉并使他相信即刻死亡会上天堂,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赴死。而心态豁达却常常是被动的选择,因为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题目就变成了一道答案显而易见的二选一的题,要么放弃生,要么勇敢的顽强的生。且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本能都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
面对医生“有意义但无谓的尝试”式的手术,一位病人,面对忐忑不安的医生,轻松的赞叹手术的疤痕具有美感;生活有时候就像是在打扑克,有的牌一抓到手里就知道输定了,然而这个时候输赢就不重要了,还是那个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的癌症妈妈,手中握着一副必输的烂牌的时候,我想她不得不豁达,因为只有此时选择豁达,才能给孩子,父母,丈夫留下最美好的记忆,输也要输的很潇洒。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一个阿姨也是患了癌症,在生命最后时光里,她烫了头发,并常常去跳舞,去市里吃好吃的……当时,只听人们说,她想开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变乐观了。
“红白喜事”,虽然国人不爱讨论死亡,但寿终正寝总算是好事。而命运弄人,很多时候很多人可能必须提前离开。我曾想象,一个人临终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寿终的人自然遗憾不多,而年轻一些的必然会有不舍和留恋,但是与那个披着黑色抖袍,手持长镰刀的死神真正拥抱的时候,早一点放手,或许才是潇洒的选择。
价值
生命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就像哲学上的“电车难题”一样无解,局外第三者的视角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导致我们常常忽略了第一视角。见义勇为而失去生命,除了感动社会,弘扬正气之外,也留下了父母亲人的悲痛欲绝,为了一个陌生的生命和附带的社会荣耀光环而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付出值得我们思考;如果亲人已逝,你是否愿意在纸张上写下“放弃治疗”而捐出亲人的器官来拯救陌生人?
我们贪生,有时候又勇敢;我们深具同情心,但是要放弃我们自身乃至亲人的利益时,我们是否还也会一如既往,这值得思考。理智状态下,我揣测大部分很大可能性不会为了陌生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这,是为什么?
生死
因为有疾病,死亡很有可能提前降临。停止跳动的心脏,水平一线的心电图,亲人们悲伤的抱头痛哭,葬礼上庄严悲伤的程式……
有人说,生的最后一笔横也同时是死的第一笔,所以生死是相连着的。作为常人,我们没有能力想象到死后的情境,可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必有一死,并且存在着那个我们需要独自奔赴的死亡时刻。关于这些,我们都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像片子中或者生活中的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在想在到那一刻来临之前我都做了什么;如果我只有三天光明,我是否还会继续现在的生活;既然死去的时候一切都归于无形,那是否现在的一些斤斤计较还有必要;在人生值得尝试的一切可能面前,我不愿意错过任何;在人生最美好的事物面前,我是否还有理由犹豫和动摇;面对我的亲人,我能做的,应该做的还有很多;最后,如果我的基因或者精神可以多保留一些时日,并且能有幸影响到别人,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倘若这些都能如愿以偿,我想,那才是生命最完美的“下场”。
……
人们如果能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待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生命的坎坷,心中一定产生更多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而前行的脚步也会更加轻盈和稳健。
人间世,原本是庄子在讨论人世无常的一篇文章,而当今社会人世的无常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切入,患者,家属,医生,救护人员……医疗的保障制度,医疗保险……生存,生活,生命……等等。每一个角度都会有不同的阐释,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