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起。不定闹钟不参团不打卡。睡眠是有波段的,人在睡眠后的三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自然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冥——冥想。练习专注力。冥想时所有注意力只专注在呼吸上,全身放松。
读——阅读。借鉴前人的智慧结晶。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高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
写——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讲清楚。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就是写作。
跑——跑步。经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神经元,在物理上让人变得“聪明”。
如果一个人智力水平高,那么这个人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
读了《认知觉醒》第八章内容,深受启发,也深感如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读了这一章,我觉得我应该践行一下早冥读写跑。
先说早起这件事。平时上班,闹钟定在5点半,真正起床时间是在6点。现在把闹钟取消。10点半入睡,按照睡眠脑科学的理论,我可以在6点自然醒来。更早一些的是4点半。不符合《黄帝内经》中冬之三月,谓之闭藏,宜早睡晚起的理论。
冥想这件事初中就知道了,可惜没有长时间践行过,也就没有得冥想的济。从今晚起践行,安排在睡前半个小时。意守丹田,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
阅读这件事自己平时做的尚可,欠缺提炼总结,更忽视改变。很多书读过之后便束之高阁。也曾因浅尝辄止而烦恼,后来看过一段话,说“你不记得吃过什么食物,但这些食物都曾给你的身体提供了营养,构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读书也一样”。因此便释然。更加满足于“读过”。看了《认知觉醒》后还是觉得自己浅薄了,流于形式了。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读过之后认知上没有任何提高,行为上没有任何改变,那这书,真是白读了!
要坚持读书,把空闲时间用来读书,好书就像好朋友,好朋友要经常交流,不交流感情也会生疏。好书要反复读,不能期待读的数量,而要着眼改变的量。
写作这件事是在老二的带动下来到简书,24年断断续续。25年老二督促我日更。我答应了。虽然答应了,但还是有些心虚。突发状况经常会有,怀疑自己能否妥善安排时间。还有一层顾虑是写成“流水账”,写成“日记”。 好在这里只有老二知我是谁。还有老马?我不确定,看文笔觉得象,也没有去证实。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且把简书当做一个树洞吧。坚持日更,有突发状况的时候发张图片也算更了不是?
小时后特别擅长跑步,这个小时候可以持续到初中毕业,高中时候短跑还不错,100米15秒多不足16秒。大学时也坚持了小段时间,后来就完蛋了,直到19年,20年,连续跑了两年,但是查体查出肺结节,做了手术,一度令我怀疑是“跑”出来的,当然没有根据,也无从查证。跑步也停止了。现在这个年龄,剧烈运动显然不合适,超慢跑是可以坚持的,前段时间尝试了几天,感觉不错。可以坚持。初步定在每天下午4点-5点之间。
总结一下,早晨6点起床,上午读书做笔记,下午跑步,晚上7点-9点写作,10点左右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