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当当上搜索时间管理类书籍的时候见过这本书,看名字非常文艺范,不过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在微博、微信、知乎上经常见到这个词,还是没有在意,直到看了微信群里一位朋友的文章,才真正开始读此书。
这本书出自一位日本人之手,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在利用时间、空间,提高效率方面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无人能敌,因为一个岛国,人多地少,资源极其匮乏,所以对现有资源格外珍惜,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利用。
不过,日本人写书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他们善于将几页纸的方法写成一本书,而且二级标题下思路比较混乱,没有明显的逻辑和关联,此书也不例外。这需要从中提取出作者观点,并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捋顺。
先放上根据本书思路做的思维导图
以下为我根据个人思路总结的笔记。
什么是断舍离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物品的技术。
断舍离的好处
1、收拾物品能带来好心情
2、筛选物品,可以了解自己需求,带来自我察觉。
3、物品减少,个人能量增加
4、去除执念
5、提升自我形象,改变人际关系
6、和物品成为朋友
7、磨砺感应能力
8、带动周围人一起变化
9、看得见的世界(居住环境)变化带来看不见的世界(内在意识)变化。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变得理所当然
10、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如果能够认为一起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为什么做不到断舍离?
1、外因:物质过度泛滥(其中包括商家促销折扣陷阱激发购买欲望、商品过度包装、商家促销广告等)
2、内因:逃避现实(不想待在家里,自欺欺人);执着过去(为了怀旧不想扔);担忧未来(害怕没有某物品就无法生活)
断舍离思考法则
1、以自我为中心,时间为当下。
2、理清扫除的概念(扫除=收拾+整理+打扫)
3、勤加练习,知行合一
4、拒绝拖延,马上行动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一)提高收拾动机
1、先聚焦某一场所,不知不觉的打开突破口
2、根据断舍离的目的选择场所
(二)扔扔扔
1、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入手。
2、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3、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三)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1.厨房里的三分法:食材、烹调器具和餐具
2.为什么分成三类刚刚好: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四)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时间
1.从空间里限制物品数量
①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②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限量放五成。
③一些装饰性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放一成东西。
2.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
如果你入手了新欢,就得放弃之前排名在最后的东西
(五)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1.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2.自立、自由、自在原则
①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立起来”
②有选择的自由,即物品的摆放方式是不是便于选择
③那些立不起来、不能竖着放的东西要卷起来、自在地放
3.“每次主义”就挺好:坚持每次才买,而不是一次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