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热
多题型猜神话
1、图片题。根据图片猜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2、音频题。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
他头上顶着天,脚下踩着地。天一个劲儿地往上升,每天往上升一阵,地就越来越厚,每天厚一丈——盘古开天地。
3、文字题。(愚公移山)
一、导入,读通全文
1、导入课题。
同学们,神话故事是我们祖先根据神奇的想象和美丽的语言创造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神话故事,一篇以文言形式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来一起读一读题目吧。
2、出示课前问题单。
3、出示课文,请生朗读。我们如果要解决这些难题,还要先来读一读课文。
4、指导朗读。标红字词,重点朗读。
少女、曰、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明确“溺而不返”:读得简洁有力)
5、齐读。
6、朗读中解决问题。
1)木石——木头和石头
西山——西边的山(师补充:《山海经》也称发鸠山)
游——游玩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是怎么填海的?
二、聚焦,学习全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我们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想象是很好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边听故事边想象,透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活动一:边听故事,边想象画面。
1、师生逐句想象画面。
1)过渡:同学们,正如我们想象的一样,女娃是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样貌清秀,性格却有些倔强。陆地上她能够骑马射箭,到了水里她能乘风破浪。厉害吧。我们继续想象。
2)相机提问:(重点引导学生发言,哪些地方引发了你的想象)
炎帝的小女儿为什么会“溺而不返”?
她还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水底下可能会有什么?当她渐渐下沉后又可能会遇到什么?
人是怎么化成鸟呢?
女娃可能会玩什么?
2、小结。同学们,女娃游于东海,不论是滔天的巨浪,还是遇到了险恶的敌人,她苦苦挣扎,百般求生,可终究还是“溺而不返”了。就在女娃溺亡的地方,一只精卫鸟破浪而出。(播放动画片片段)
3、你有什么感受?请生发言,把感受送进句子中朗读。
4、继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邀请学生想象画面。
朗读指导:
师:不论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日,精卫都是这样——
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都陷入了沉睡,进入了梦乡,只有她——
师: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在西山和东海之间,那小小的身影依然在——
师相机提问:如果此刻你是那小小的精卫鸟,我问你,精卫,你为什么要不停的衔木石堙东海呢?
5、小结。是啊,强大的信念给了你强大的力量,小小的精卫鸟想要凭借着一己之力将东海填平,这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展示课件)
6、再读课文。师:这个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故事古人只用了35个字就把他写清楚了。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吧。
7、回顾问题,询问是否解决。
引导清楚:起因——精卫为什么填海
经过——精卫怎么填海
学习活动二:借助起因、经过,说说故事
1、师解释活动,提示:在哪些地方展开想象?
2、生交流,代表发言。
3、生评价,给星。师询问在哪些地方展开想象?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加入想象?
4、同桌互相说故事。
5、回顾小结:故事说着说着,问题也就解决了。(展示课前学习单的问题)
三、探究,延伸拓展
4、学习活动三:思考讨论,为什么没有结局
思考:精卫最后把海填平了吗?作者为什么不给它加上结局?(单个答)
5、小结。
这篇文言文多么奇妙呀,作者没有加入结局,不仅给读者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6、课堂总结。(情境朗读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其实我们能够发现,精卫最后能不能填平东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告诉了当时的人们,告诉了后来的人们,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勇于抗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勇气和力量。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一篇课文吧!读——
师:精卫填海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不屈的历史。来,把背挺直了,再读一一
师:经典的故事值得永流传。让我们怀揣着对精卫鸟和对中华文化的崇高敬意再读一遍。如果你能背诵了,可以闭上眼睛背一背,读——
7、介绍《山海经》。
(解决学生学习单“还有哪些神话也出自“《山海经》”)
8、课堂作业题。
评课:
这堂课环节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十分精彩,简单记录课堂优点:
1、围绕课前预学单问题,设计教学环节。
每个环节都为解决学生问题而设计,但在设计时也注重语文要素的渗透,教给合适的教学策略。
2、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活动层层推进,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内容。
4、阅读、朗读方法指导清晰且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