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辉9月5日工作日志
今天又重温了刘春燕教研员的报告——《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我对于里面关于评价的内容很感兴趣。要想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核心素养”。刘老师的解释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指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化。由一个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经验分享者,课堂的引导者,互动的达成者,游戏的开发者,青春的守护者,成长的见证者,机会的制造者,困难的挑战者。教师角色更加多元化,评价就更为重要,它具有诊断教学、改进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全体学生去实施评价呢?怎样丰富评价的方式与手段呢?我关注到在语文新课标中,对评价的建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的价值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及时的分析,然后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这样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够进行及时的反思。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
评价中的课堂评价语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之语。是教师评价学生最为直观的一种手段,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导向以及推进后续学习的作用。
结合我们日常的教学,我主要谈谈课堂上的评价语:
一、回答正确时
1.备课时,根据问题设计,推断学生可能答到的情况,预设评价语。注重对方法的指导。(比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怎么推断出它的意思的?可预设:①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新词语的意思,是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②你特别会读书,能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推断词语的意思,是你会读书会思考的表现!)
2.评价+联系课文内容。在评价中强化学生对语意、语境的理解。(比如:你读得真好,有美感,又有力量,好像把我带到了这高高的鹳雀楼上,欣赏这壮美的夕阳、西山和奔腾不息的黄河。)
3.表扬性评价+提要求。先表扬再提要求,表扬性评价是对孩子的肯定,新的要求是让学生在鼓励中勇于挑战高峰。(比如:你用“亭亭玉立”来形容荷花,太贴切了!你能把这个词语用到句子里吗?太了不起了!你不但积累了优美的词语,还会使用!)
4.好在哪里+评价。(比如:好一个“千姿百态”!你这一个词语,比老师说的所有形状都强好多倍!)
二、回答错误时
心理学认为:学习即试错。因此,当学生的发言出现问题时,为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的评价语就需要是善意的否定性评价,为否定性评价寻找一个评价支点:①在饱含殷切期望中进行否定性评价;②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否定评价;③否定性评价后要尽可能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
1.寻找优点或者进步点+建议。(比如:你的想法真不错,而且立刻就付诸了行动,你也可以再试试从这里出发……)
2.评价+鼓励。(比如:你敢挑战自己令人佩服,声音大一些,再来一次,一定会惊艳大家!)
3.幽默评价+指导。(这个大的包压得我不透气,你能不能换个喻体,让它变小一些,让我喘口气……)
4.表扬态度+指出问题。
三、课下评价
1.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给自己定个小任务,父母和老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成员,每天私聊两个家长表扬孩子。表扬什么内容?表扬孩子的态度、行为、进步、改变、课堂上的思考、坐姿、书写……根据孩子表现选一两点都可以,这是对孩子特殊鼓励,也会给孩子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2.作业与表现相结合,进行积分制评选各种“星”,各种“小能手”:(回答问题多的)智慧之星、作业之星、进步之星、书写小能手……
3.对作业的评价,凸显几个方面: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能力和用得好在哪里、书写的态度、字体好在哪里、拓展题中的亮点、想象力、平时的勤奋……
课堂评价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学生溶入课堂生活的动力。课堂评价语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源于老师自己经年不辍的文化积淀,追求卓越的创造才能,和对教育和学生真诚的热爱,不是简单模仿就能习得。我们每个老师都要研透教材,在与学生对话时,要敏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提示、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投人学习。同时,我们教师的评价语应充满关爱、灵性、智慧、尊重、信任、幽默感与风趣,这样才能真正展现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