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秩序是如何诞生的。
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三个子问题:
--秩序诞生之前,人类的初始状态,或者说自然状态是什么状态?换句话说,秩序的起点是什么。
--为什么秩序可以产生?
--最后可以形成怎样的秩序?
不管是洛克的《政府论》,还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都很明确,人的自然状态是自由状态,所以卢梭说“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洛克则说,“人自然处于的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他们在自然法(或者说,理性)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决定他们的行动,..无需去的任何人的允许或者依赖任何人的意志”。
这种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描述,让人的自然状态看上去非常美好-自由,平等,和平,有点像天堂。我的评价,这种定义,往好里说,是太理想化;往严重里说,就是幼稚。这样的自然状态,只存在于乌托邦里。
之所以会把人的自然状态定义成自由状态,是因为在卢梭和洛克的观点里,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完全孤独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许也是因为,自由和平等,反对强权,是他们的理想。
人的自然状态,简单的说,就是没有规则下的状态。
如果每个人都是完全独立,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那么,自由,平等确实可以实现。
但现实是,人类自诞生起,就生活在相互影响之中。
一个相互影响的群体,如果没有规则,那么,普适规则,或者说丛林法则(虽然和普适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就会起作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都是你死我活。普适规则下,任何冲突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最终的结局,就是所有人的灭亡。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战争与和平。所谓战争,就是普适规则起作用,战争是普适规则起作用最相近的体现;而和平,则意味着秩序的诞生。秩序的背后,是规则。
所以,《规则论》认为,人的自然状态,是混沌状态,或者说,混乱状态。
这种状态下,为了各种利益尔虞我诈,打生打死,才是常态。
现实的世界,就是那么真实,甚至真实到让人有些失望。
这也许就是西方政治学对于人的自然状态的假定,会有如此多的认同的原因-活着已经非常不容易,幻想一下还不行吗?
如果古人都那么彬彬有礼,那现在这个在很多人眼里无比丑恶的世界,相对于古代,就是文明的倒退。
但是,古代真的有那么好么?“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临时然后知礼节”。现在比起古代,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在物质的生产上比起古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说人类文明不如古代,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人对于社会风气不好,经常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个词来形容,好像古代人真的比现在的人更有文明,更讲道理;这其实是扯淡。人性不变,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原始人,《规则论》的“人性不变原理”坚持认为这一点。而因为资源的匮乏,古代的社会,只会比现在更残酷。
所以,还是要乐观点,人类的文明还是在进步的
事实上,糟糕无比的起点,才是人们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根本动力。如果这个世界已经很完美,那就不需要什么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其它的社会科学了。因为所有社会科学所要回答的,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与卢梭的观点对应,
《规则论》认为,人生来就受到制约,但终将得到解放。
物质受限于规律,生命受制于规则。
这是《规则论》的开篇,
也是《规则论》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