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心育 | 心平气和地解决家校沟通问题
“康老师,我觉得你的教育有问题。一年了,俺妮儿一直都在后面坐,你考虑过她的感受吗?视力下降了怎么办……”一接通学生萌爸爸的电话,就是劈头盖脸一通说,语气中透露着强烈的不满。
我想解释,他却一直在说,容不得我插话,我只好一直听他絮絮叨叨说完。
挂了电话,发现微信又闪出红点,原来萌妈妈又在微信群里留言,反映孩子座位的事。
萌是个内向的女孩,爸妈平时都在外地打工,只有节假日回家与萌团聚。我平时也比较关注她,几乎每周都过问一下她的情况,还写了多篇与萌有关的教育日志,记录她的成长。
这么费心的关注,难道就因为座位不满意,就在家长群里诉苦,否认我的教育付出?
我有点窝火,放下手机,没有立即回复。
整整一天,我心里都沉郁着这件事。睡前,我突然想起,上学期放假前,萌在一次约谈时,向我反应过视力快速下降的问题,表示想坐在前排。我当时答应调动,可后来准备期末复习,忘记了。
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失误,难怪家长情绪激动,对座位不满,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老师对孩子意愿的忽视。说我的教育“有问题”,不过是不满情绪的泛化。
想到这里,我释然了。
我当即就给萌妈妈私信留言:我忽视了萌的座位问题,非常抱歉。下周开学会尽快解决的。又给萌的爸爸发了条类似的短信。
萌妈妈也及时回复我,表示理解。还说昨天她爸喝了酒,给您打电话,说话重了,请别见怪。我解释了班级小组捆绑式调座位的原则,也感谢她指出这种方法暴露的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问题,又问她对座位有什么要求?
萌妈妈说:看到孩子视力下降那么快,很担忧,不想因为座位靠后,眼睛疲劳视力再下降,只要能调到前两排就行了。我答应马上解决。
周一到校,我到教室说明了萌视力下降迅速的情况,向学生征集志愿与萌换座位的同学。
雅举起了手同意,我让她们马上换,并当众表扬了雅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课后在微信群里,我@萌妈妈,拍了一张萌现在座位的照片。萌的妈妈在群里发来一个大大的感谢表情符号。
我也在微信群里及时告诉萌妈妈,并重申了座位原则,告诉家长有问题私下反应,萌妈妈和其他家长们纷纷回复理解。
一场因座位引起的家校沟通窘局,算是平息了。
复盘整个事件,我庆幸在沟通过程中做对了如下几点:
1、耐心倾听。
当萌爸爸在电话中借着酒劲,发泄不满时,我没有争辩,(也无法争辩),让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没有让事件升级。
2、冷静反思
我没有立即回复家长的微信询问,也给自己一个冷静反思的时间,反思到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内心委屈的情绪也平复了。
3、理解沟通
理解家长情绪的原因,以微信私信方式与萌妈妈沟通,避免了电话中的直接对质,表达自己失误的歉意,争取家长谅解,并表示尽快解决,安抚他们的情绪。
4、明晰需求
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就要先明晰目标和边界。座位是整个问题的根源,达到家长的诉求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5、现场处理
在教室的现场通过征集志愿换座位的学生,这是解决问题的实效体现。
6、及时反馈
调换座位后,及时以照片形式发布通知家长,让家长知晓问题进展,消除家长的焦虑。
7、重申规则
家长带着情绪在微信群里反映问题,意在引起老师关注、家长支持。但这也会误导其他家长以情绪化的行为扩大事态,所以,有必要重申一下微信群规则。
看来,做班主任,要想心平气和地解决家校沟通问题,一个冷静反思的心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