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此手册的正确打开方式
香,一个读出来便觉温暖、清馨的汉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她便如自身的那一缕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氤氲香气般,蔓延了数千年。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从殷商甲骨文到《诗经》三百篇,从《离骚》到《红楼梦》,从洪刍到范成大,从叶庭圭到陈敬,从《本草纲目》到《香乘》,她的妙曼身姿、她的如兰气息,游走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里,萦绕在每一个人的鼻端心头。
她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她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生活的场景里,如《青烟录》所言,“香之宜,其宜时也,宜春秋佳日、宜冬、宜雪夜。其宜地也,宜名山、宜书馆、宜禅榻、宜船舫。其宜人也、宜风雅富贵、宜寒素、宜空谷佳人、宜高僧鋉师。其宜事也,宜巫易、宜读诗书、宜讲太玄经、看庄子、宜临帖、宜烹茶、宜清谈、宜互订金石。其宜声也,宜鼓琴、宜、宜吹洞箫、宜敲罄、宜微吟离骚、及陶渊明诗集。”
黄庭坚亦,“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这是一个集天地灵气的精灵,她从远古的祭祀供奉中走出来,以她无形的身骨却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
这是一本根据古代香方制作合香的随手笔记,从数本香学古籍中挑选中十二个香方,从香材的介绍、炮制开始,直到她们最后在手中脱胎换骨成一枚枚香丸或香饼,让你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文化的精粹与博大精深。
经典七问。
1、什么是香?
“香”的意义众多,但此书中所说的“香”,仅是以各种天然香材所制成的固体香品,香材会根据不同香方的需要来炮制,取材部位有木本、草本、树脂、草叶、根、花,以及动物香料(麝香、甲香、龙涎)。
2、什么是和香?
和香也称合香,就是依据一定的比例混合各种香材,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根据君臣佐使的比例配伍所制成的香,自古以来就是用香的主流。
中国合香始见范晔《和香方》一书,至明《香乘》所收录的古代香方共有437种,都是和香的香方。所列举的香材约420种,根据调配旨趣而选用不同的香材。书中有17种是印香,也称篆香,即末香的和香;但其余420种皆为和香,将所有香材碾磨成细末、炼蜜和匀是一致的做法。
和香以气味至上是唯一准则。
合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香品。
3、哪些古籍可以帮助学习传统香文化呢?
香因其独特的魅力,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香料的研究,北宋丁谓《天香传》、洪刍《香谱》、叶庭圭《名香谱》、陈敬《陈氏香谱》、明周家胄《香乘》等古代文献都是对香料的文献专著。
《陈氏香谱》以浩博见长,荟萃了沈立、洪刍等十一家香谱精华为一书,是宋代及宋代以前香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范晔的《和香方》、颜持约的《香史》、丁谓的《天香传》、洪刍的《香谱》、沈立的《香谱》、叶庭圭《名香谱》等专著都能在此书中找到部分或全部的内容。
而明周家胄《香乘》一书,则集明以前众香学专著集大成者,凡有关香料的名品、典故、各种香方的修合、赏鉴、皆旁征博引,各具始末。全书共82卷,九万余字,是集历代香学大成的上乘之作。
4、此笔记中涉及哪些香品呢?
香品的形式有香丸、香饼、香粉、塔香、线香等,另有适合佩戴的香囊、香珠等,此书中都会有所涉及。
此手册依托选取的数个传统香方,从香材的甄别开始,一一介绍其产地、入香条件、及如何炮制,到如何配伍、合香,每个步骤均以图片形式展示到大家面前。
5、手工和香需要哪些工具呢?
圣人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香过程中,需要将香材进行辗磨的石臼、乳钵、药房用船辗、或手动陶瓷磨豆机;一个量取香材克数、精准到0.01g的电子秤、炼蜜所用的陶瓷加热杯、需要泡制、切制、或炒制香材的瓷碗、陶瓷刀、陶瓷锅具;窖藏香品的瓷瓶、香粉盒,各种瓷制或木质的粉勺、碟子,最后,还需要一个用来品香的香炉,初学者需要一个电子熏香炉,以方便温度控制。
6、香品为何需要窖藏?
各种香材调制好了后,需密封妥当置阴凉处,按古书中所言需埋藏十天半月,或月余,方得使用,其原理方法,沈立在《香谱》中做了详细解释,“香非一体,湿者易和,燥者难调,轻软者燃速,重实化迟。以火炼结之,则走泄其气,故必用净器,拭极干贮窖,令密掘地藏之,则香性相人,不复离群。新和香必须入窖,贵其燥湿得宜也。每约香多少,贮以不津磁器,蜡纸密封。于静室中,掘地窖深三寸、五寸,藏月余、逐旋取出,其香尤旖旎也。”
7、合香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总结起来,合香之法不外乎五个步骤:研、炼、捣、揉、窖。
研:甄选香材,并依法炮制;
炼:炼蜜,却除水气,以达到蜜丸久存不败的目的;
捣:香粉和入蜜中,捣炼数百下,以达到使众香咸于一体的目的;
揉:香泥置于掌内,再反复揉搓,使其团而不散;
窨:制好的香品置入干净的瓷瓶,密封贮窨月余,使其香性更融合,香气更圆润。
古人合香均诸多讲究,如《清烟录》言,“凡合香,须选风日睛霁之晨,先须齐肃神志,如对神明;然后扫尘除垢,榻整齐洁净;次将所蓄香品一一检点过目,方遵法研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