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果然D博客】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早岁艰辛,后客居扬州求学通仕,两任县令,晚年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自清至今,国人每每提到郑板桥的大名,往往会联想到他的传世名言:难得糊涂。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为郑板桥在山东莱州云峰山间的茅草屋内约莫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上题写。当郑板桥见得砚背上还有空隙便小字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简简单单的难得糊涂四字——亦可谓富含哲理且寓意深长。
郑板桥曾如是感叹: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
郑板桥之人品——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由此有评论家认为:探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题字的心路历程表明:知识分子从政在旧时无法展现宏志,对谗言无能为力,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以及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只是无奈的心理调节,试图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而已。由此,后来的郑板桥干脆辞官归隐。
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名家此语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聪明人难做;而且过的好累好累喔。
聪明的反义词——糊涂。然而糊涂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真糊涂。懵懵懂懂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亦求不到;二是装糊涂,即假装糊涂,其实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却偏偏装作良莠不分。
由此不难发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之难——难在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为官一方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假装糊涂。
归言之:难得糊涂之内涵——痛苦于内而淡然于外矣。
可是,有那样一些原本明明是个不明白的人,却是老爱卖弄高深。他们往往不分场合会习惯性地张口来一句:难得糊涂!
这些年里,我在单位机关以及主管局机关上班些许时日。确实,每每面对上者的难得糊涂总是哭笑不得!
话说某单位有个孙总,工宣队员(钳工)上位,平日里老是自诩县团级(任命文书括号正县团级)干部。可是日常大凡遇事总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问题是当断不断也就罢了时不时的反而骚断。事后他还喜好口头禅的来一句:难得糊涂!
搞笑——格奶奶的腿的。
一句难得糊涂四字名言,这在坊间几乎耳熟能详。可知乎?郑板桥还有一句与难得糊涂齐名的名言。
同样四个字:吃亏是福。
据传闻:有一年,郑板桥的弟弟郑墨由于和邻居在一些琐事上发生了纠纷,就写信给当时已经做官的哥哥寻寻求帮助和庇护。可郑板桥不但没有帮他,反而写了四个大字寄给弟弟——吃亏是福。
自此以后,这事成了郑板桥为官刚正不阿品质的一段佳话。同时,郑板桥的吃亏是福与难得糊涂一样成为长存世间的经典名言,
吃亏是福——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并被当做不二格言。人们用以劝解后辈们不要莽撞,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变相的福气。
简言之:究其吃亏是福的深刻含义,在我看来就简简单单两字——心安!
讲心里话:倘若展开议论议论吃亏是福的话题,不才亦有心亦有力。只是会感觉累。
如此而已:罢。
读书明鉴: 吃亏是福——福在活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