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自由散漫。这个专业冷僻的学院的新生气质也普遍偏冷淡,极少有人愿意投身公益活动。
院系迎新晚会因为新生没什么人愿意出节目,几乎要停办。
辅导员似乎见多了这种场面,并不慌张,直接下了死命令,点名叫人出节目。结果新生交上去的节目表清一色的歌曲独唱。辅导员对此并不意外。
若不是学院学生会文艺部稍微尽责地打扮了一下演员和舞台,租来的演员服装还挺给力,整个礼堂估计会变成一个大的KTV包厢。
话说回来,这个学院的学生不热心归不热心,但唱歌还都挺拿手的,即使是随机挑选的歌手。
学院的领导老师听得尽兴,致辞里当场要求学院学生会务必风光大办一场正式选拔赛,迎接元旦学校的“校园好声音”大赛。
说到这个,院系学生会席位一片哀叹。原因是新生们并不积极报名,招新困难重重。尽管学长学姐频繁到寝室苦劝新人加入,但是响应的人仍然是寥寥无几。学生会会长为此多次召集各部门部长商量对策。
院长嘱咐下来了,会长起来表态。只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毅然决然地向全院系的人宣布:经过层层选拔,二十多位新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和公示期,正式成为学生会委员。学院学生会将努力培养新人,继续做好师生服务工作。现在公布新会员名单……
成苒的名字赫然在列。
“躺着也中枪”的成苒只好选择了活动相对少些的通讯社。
通讯社的活儿不多,只管保证每个月给院系网站和学校通讯社各发一篇通讯稿。
成苒是新会员里唯一一个选择了“几代单传”的通讯社的,上一任学长有人接班,感激得差点要老泪纵横。
学院照例把成苒派去参加学校通讯社的培训。
学校通讯社和学院的差别极大,两者不仅是规模大小不同,而且学校通讯社不像学院通讯社随便就能发新闻,它对工作人员也自有一套规范的培训体系。校通讯社里每一个老通讯员带着一名新人,从学习基本业务知识、跑新闻到编辑排版,全程陪同。
校通讯社的社长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漂亮女生,叫欧燕云。她热心地把成苒送到一位高高瘦瘦的、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身运动服的学长旁边。
“来,我介绍一下。学长,这是大一的学妹成苒。成苒,你面前的这位前辈可是从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都在通讯社的元老级人物哦。陈东学长毕业以后还会继续在通讯社呆着,因为已经通过保研,将在本校攻读希腊文学硕士学位。你们慢慢聊。”
欧燕云向陈东眨了眨漂亮的大眼睛,转身把别的新社员引荐给老社员去了。
成苒礼貌又疏离地欠了欠身,说:“陈学长,我是成苒,请多多关照。”
陈东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成苒暗自吐了吐舌头,从陈东一脸不苟言笑的神情看来,他并不比成苒甘愿。
短暂的新老成员见面会结束后,大家就要投入工作了。
临别,陈东递给成苒一张名片,说:“我这个学期要写毕业论文,很忙。你以后看见有新闻只管去跑,把稿子发我邮箱,我提出修改意见你再改,明白了么?”
成苒暗自松了一口气,她也不想成天跟着别人跑来跑去,“好的,陈学长。我没有名片,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请您惠存。”
陈东鄙夷地看着成苒从便签纸上撕下来的一张,待看见上头的字迹才勉为其难地收下,金口极为稀罕地说了句:“你的字写得很好,去学过么?”
成苒点了点头:“谢谢学长,那以后就麻烦学长了。”
陈东用鼻孔“嗯”了一声,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