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村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班级:20民本  姓名:潘水妹


    高同村是一少数民族村寨,地处月亮山腹,都柳江北岸山鹿,南与孔明山相望,北以飞山庙毗邻,钟灵明秀,民风淳朴。苗水同胞,依山而居,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全村共辖3个自然寨(上、中、下寨)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中寨。距县城2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总人口1775 人,其中苗族人口占60%,水族人口占40%,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是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现在种植果树为辅的农业大村。寨子里主要分布有苗、水两个民族。苗族人口居大多数,且都为红苗,水族较少,长期以来,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融合。高同村芦笙的变化有芦笙乐器制作材料的变化、吹笙时间和场合的变化,然而,随着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带动起了当地的服饰产业、银饰产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2年2月10日这天,我来到了八开镇的赶集现场,在大桥的两边摊位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用于制作苗族服饰的布料配饰,还有许多已经做好的苗族服饰,不同种类的都有,有平时穿着的服饰,也有用于踩歌堂的服饰,不同价格、不同样式的应有尽有。前来围观挑选的苗家人也很多,即使她不是很急用,看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也会买着存起来;只要是路过的苗家女子,匆匆准备路过时也会停下她的脚步,瞅上那么几眼。

  在与经营苗族服饰买卖的吴老萃的对话中,我还得知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现在的苗族服饰的款式还会有一种“潮流”现象,用于缝补苗族服饰的料子和配饰会不断的更新,在三四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潮流,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审美标准;在镇上有一家固定的银饰专卖店,里面摆放着许多的银饰银帽,每逢赶集天,在街道旁还会摆许多卖银饰的摊子,从我有记忆起,这家银饰店就已经存在了,至少有20多年的历史了,生意近几年来也时越来越红火,摆摊卖银饰的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由此来看,芦笙文化的发展传承也在慢慢推动苗族一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影响联系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石丽平,1966年出生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达车村一家农户家里。18岁时,她带着稚嫩的面庞步入工作岗位,担任达车村...
    赵gang阅读 1,645评论 2 4
  • 迁徙文化-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赵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内容摘要】雷山是...
    赵gang阅读 524评论 0 1
  • 相关阅读: 贵阳印象:魔幻暧昧,斑驳朦胧 除了黄果树大瀑布,贵州还有哪些让人惊艳的地方? 猎奇 苗族在我的印象中一...
    黑白的触动阅读 797评论 0 1
  • *去过新疆,我知道了新疆的地域广阔,我所到之处只是一小角角;而这次来到了贵州,知道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我所走过的...
    竹子1229阅读 659评论 0 0
  • “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 --余秋雨 看到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相信他说的后半句是实话...
    树上鱼阅读 1,630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