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20民本 姓名:潘水妹
高同村是一少数民族村寨,地处月亮山腹,都柳江北岸山鹿,南与孔明山相望,北以飞山庙毗邻,钟灵明秀,民风淳朴。苗水同胞,依山而居,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全村共辖3个自然寨(上、中、下寨)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中寨。距县城2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总人口1775 人,其中苗族人口占60%,水族人口占40%,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是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现在种植果树为辅的农业大村。寨子里主要分布有苗、水两个民族。苗族人口居大多数,且都为红苗,水族较少,长期以来,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融合。高同村芦笙的变化有芦笙乐器制作材料的变化、吹笙时间和场合的变化,然而,随着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带动起了当地的服饰产业、银饰产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2年2月10日这天,我来到了八开镇的赶集现场,在大桥的两边摊位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用于制作苗族服饰的布料配饰,还有许多已经做好的苗族服饰,不同种类的都有,有平时穿着的服饰,也有用于踩歌堂的服饰,不同价格、不同样式的应有尽有。前来围观挑选的苗家人也很多,即使她不是很急用,看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也会买着存起来;只要是路过的苗家女子,匆匆准备路过时也会停下她的脚步,瞅上那么几眼。
在与经营苗族服饰买卖的吴老萃的对话中,我还得知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现在的苗族服饰的款式还会有一种“潮流”现象,用于缝补苗族服饰的料子和配饰会不断的更新,在三四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潮流,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审美标准;在镇上有一家固定的银饰专卖店,里面摆放着许多的银饰银帽,每逢赶集天,在街道旁还会摆许多卖银饰的摊子,从我有记忆起,这家银饰店就已经存在了,至少有20多年的历史了,生意近几年来也时越来越红火,摆摊卖银饰的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由此来看,芦笙文化的发展传承也在慢慢推动苗族一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影响联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