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到底好不好?
程晓华
2022-7-3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权衡利弊,然后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但是,这个正常逻辑的前提是,假设决策者都是“正常人”。而正常与不正常也都是相对而言的,就像没有绝对的正确一样,也没有绝对的正常。
我这里说的“正常”是指思维正常,思想客观、公正,没有私心,有大局观。
大家都喜欢抱怨“一刀切”是简单、粗暴、不人性化,但是,其实很多人忽视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不搞一刀切,那就是“多刀切”!
当然,多刀切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操刀者们都是正常的,否则就是乱砍乱伐。
我们带了近3年的星突然就被摘掉了,搞得广大吃瓜群众普大喜奔,普天同庆,以为这下可好了,可以到处“浪”了。
我想,国家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这不需要怀疑。但是,结果呢?
我个人认为,结果不一定好,甚至可能不如从前那些带星的日子。
有星星的日子里,摘掉星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出差、旅行,没人敢管,所以,盼摘星就成为一种期待,尽管是有点贱兮兮的,但没了星呢?你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看天的脸色了。我们国家这么大,天南地北,不同地方的气候千差万别,我今天在这里,明天想去那里,我就要反复地确认那里这两天的天气情况,百度,电话,微信,亲戚朋友全问了个遍,你最终得到的还不一定是个确切的信息。即使好不容易得到所谓的官方信息,也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不清不楚的。你只有到了当地,被接待了,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认为,这事儿反而搞复杂了。
尽管这个星也是由于所谓的技术原因而打击面过宽,但带星、摘星毕竟是有比较成熟的流程和制度保障的,而且是有盼头的,但没了星呢?
管理学上说,人都是不自觉的。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那颗星至少是也个标准。
说到标准,我们又不得不想到另外一件事:
今年三月的时候,在百度热搜上看到一个头条,是对一个国家级医疗专家的采访,说是以后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就不要“啊”了,因为那样会放出毒气来。
我当时就感到很困惑!
近3年来,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啊”吗?
如果你不“啊”的话,有的护士会提醒你,让你“啊”,还有的护士呢?那就干脆使劲捅你,直到你啊啊叫为止!
这个专家这么一说,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啊”了呢?但问题是,这仅仅是代表他个人意见呢还是“国家标准”?如果再遇到护士让我“啊”,我是“啊”呢还是不“啊”?不“啊”的话,她使劲捅我,我咱办呢?我不还得“啊”嘛?!
还有,那我们以前都是“瞎啊啊”了啊?
要啊就都啊,要不啊就都不要啊,这事儿必须得清清楚楚地拿出个标准来。看似不大的事儿却是牵扯到全国人民每一个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这可是不敢瞎说的。
所以,即使要做到“一起啊”还是“一起不啊”都没有那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刀切”又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能对“一刀切”做些改善,使其更加科学、精准一些,那它就不见得比“多刀切”差,可能会更好!
啊!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首席物料官(网络)》、《决战库存》、《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2022年1月已经上市,京东、当当网等皆有售)》著作者,邮箱:johnchengbj@126.com TIM订阅号:ITOO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