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第六天:在细碎里,接住孩子的高一

    清晨五点五十的闹钟没敢设成震动,怕惊醒刚在凌晨一点睡下的儿子,我轻手轻脚摸去厨房,把昨晚泡好的红豆倒进砂锅。锅沿冒出的热气模糊了玻璃门,隐约能看见客厅沙发上摊着的物理练习册——那是他昨晚写累了,趴在上面眯了十分钟的痕迹。

      这是陪读的第六天,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却又在每一个细节里慢得格外清晰。第一天帮他铺床时还在念叨“课本别堆太乱”,如今走进他房间,看见桌上按科目码好的笔记本、贴了便签的错题本,才惊觉孩子比我先适应了“高一节奏”。只是每天晚餐时,他扒拉米饭的速度越来越快,偶尔会抬头说“妈,今天数学周测最后一道题没来得及算”,语气里藏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慌张。

      昨晚十一点,我端牛奶进去时,他正对着一道化学方程式皱眉,笔尖在草稿纸上画了又涂。“要不先歇会儿?”我话刚出口,他却突然抬头,眼睛亮了亮:“妈,你记得初中老师说过的守恒法吗?我好像想通了!”看着他立刻低头演算的背影,我悄悄把牛奶放在桌边,退了出来。原来陪读不是“盯着他学”,而是在他需要时递一杯热饮,在他卡住时递一句“我记得你以前会”,把“别着急”藏在不打扰的沉默里。

      今早送他到教学楼门口,他接过书包时说了句“妈,你回去路上慢点”。看着他汇入穿着蓝校服的人流,突然想起六天前他第一次走进这所学校时,还回头朝我挥了挥手。原来成长从不是突然的告别,而是在这样的清晨与黄昏里,他慢慢向前走,我慢慢往后退,却始终在他看得见的地方,守着一锅温热的红豆汤,等着他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家。

      陪读的日子才刚开始,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砂锅咕嘟的声响、台灯下的身影,和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别怕,妈妈陪你一起,把高一的每一步走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