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教育之道,解教育之惑
林芝市教育局2019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能力提升班暨第二期乡村学校访名校培训记录与心得
10月7日—10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林芝市教育局2019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能力提升班暨第二期乡村学校访名校为期5天的培训,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是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在小学语文教育幽深静谧的河谷,看见星星点点闪耀的真金。
培训地点设于国家检察官学院西藏分院,位于林芝巴宜区一处幽静的山坡上,四周绿树环绕,鸟鸣花香,是学员学习深造的理想学府。在幽静的环境学习,心情十分愉快,学习也十分轻松。不管是观摩市直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还是聆听报告厅几位老师的讲座,每堂课的内容都是那么充实和精彩,可谓理论观点鲜明,佐证案例生动,整个学习严肃活泼,引人入胜,出发思考,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甚至整个当地教育有了思考与憧憬。
第一天上午(10月8日)由市教育局教研员扎西群宗老师和周银芳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新部不编版随文识字课《麻雀》和《坐井观天》,两位老师就新部编教材下怎样随文识字,怎样联系上下文识字让孩子们学的更轻松有效做了示范,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研读单元导读,从单元导读中把握每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不可脱离单元教学目标。做到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要注重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要让孩子们一课一得。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文本找好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语文课文不是随意的,每篇课文,包括每一个泡泡都有设计的目的,这些都需要们以认真研读的态度去研究,设计们,然后与学生达成目标落实。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主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思考,有合作,有思维拓展,遵循儿童心理年龄特点,避免满堂灌的低效课堂。如果在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重视语文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课文整体的把握;要有效的提问,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真正的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两位老师不同风格的教学呈现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相信也是我语文教学的未来之路。
第一天(10月8日)下午是由市教育局教研室徐斯亮主任带来的“学习育人楷模,争做师德标兵”主题讲座。
徐主任首先从我市教研员经过下乡调研,研究数据等找到了目前我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最近几年小考各科的成绩,指明了我市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现局,而能改变教育,改变民资未来的就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
其次,徐主任从刚获人民教育家称号奖的育人楷模于漪、卫兴华、高铭暄等人说起,讲到一个老师首先有师德才是合格的老师。尤其是于漪老师的名言给我触动很大。”站在讲台,就是生命在舞动““写错一个字,影响一大片”“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是遗憾的事业。我我教了一辈子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这些话我读了无数遍,但每一次再读都觉得自己身上是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古人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热爱我的孩子们,也热爱我的教育事业,但我也很有必要思考我该怎么样守住我的初心,守住我的课堂,守住我的孩子们,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获得职业幸福,挑起民族未来。
最后,徐主任在争做师德标兵方面对育人师德进行了全面解读。根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行为十项准则》告知全体参训学员要立德树人,把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做为教师的神圣感,职业感放在首位,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对此他对好老师提出了“一言一行一态度”八个关键词:关爱学生 终身学习 言传身教 爱国团结 爱国敬业 教书育人 止于至善 为人师表勉励在座教师们学习育人楷模,争做师德标兵,立足岗位做贡献。
结束时徐主任出示李镇西老师的图片和名言让我想起今年暑假在杭州师范听李老师讲座时的那份激动。李老师一直倡导“爱心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物流横流的时代,守住灵魂”他的书籍我读了很多,却不敢斗胆说自己所获有多少,唯有一步一步走着想着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自己究竟能走多远才能找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10月9日上午我们听了广东援藏教师团教师梁秋鹊老师和李贝频老师的观摩课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一年上册《比尾巴》。两位老师风格各异,也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觉听觉享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的“语文六部读书法”:1、读明大义 2、读及字词 3、读研重点 4、品读佳句 5、读美朗诵 6、读促写作 。全程不离一个“读”字。朗读,是学习课文最朴素、最有用的方法。
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说:“朗读,是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什么样的文本,就还它什么样的味道。无论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是《比尾巴》朗读较多,是基于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两篇文章都语言优美,极富儿童情趣。首先课文讲究文采,运用多种方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描,都是用儿童的语言,从儿童的角度着力渲染了一个孩子眼里的胡萝卜先生和各种小动物比尾巴的情景。
窦桂梅老师常说:“语言作为来自心灵的声音,作为源自生命的表达,其学习与教育,首先应该基于生命与生命的关照,心灵与心灵的吁求。”在这两节课中都无论是梁老师的不同形式读还是李老师的加动作读都体现了这一点,真正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与儿童当下生命链接的课堂。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教育思考:对教育而言,朗读,是对中华文化最朴素,最贴切的传承方式,也是教师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根和本,成为一本厚重不倒的教科书永远的支撑。习惯朗读,拥有朗读,会使教师胸中有丘壑,腹中有古今。对儿童而言,朗读,是最感性,最直接触摸文字的方式。习惯朗读,拥有朗读,会增强学生的底蕴,提高学生修养,使他们变得儒雅起来,从而感性地认识生活,理性地思考人生。
10月9日下午是市教研室扎西群宗老师为我们对四年级教学课标进行了研读,给我们在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科书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上指明了方向。
这堂讲座对我来说内容较多,我没有消化多少,需要在今后多结合课标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多多研究,慢慢消化。
10月10日上午,我们在八一镇小学听了普布央金老师讲授的部编版六年级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杨晓艳老师讲授的部编版五年级课文《太阳》。对于杨晓艳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师范课,我是高度认同的。杨晓艳老师真正称得上一位有经验,有魅力的老师,不愧为在各种赛课场摸爬滚打,站稳脚跟,取得一席之地的老师,很多地方都值得我认真学习。对于普布央金老师的课,尽管大家都在做一个“好好人”,评课的时候一味地夸赞老师教的多好,但这节课真正上的怎么样,我想大家心里也是有不同的看法,我只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1、授课要做到以情动情。教师在授课时的情绪是会直接感染到学生的。整节课教师的表情是紧张,急躁,匆忙的,而学生也像是一只只被不停鞭打着的陀螺不停旋转,倒了,在转,一节课,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愉悦,反而是看着大家都累,这说明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被交还。
2、教育是一个慢过程,急不得。整节课授课教师都在赶场子一样催着学生做事,而且口中还说着“你们要快点,我们要不然讲不完”“平时让你们积累,现在怎么不会了?”这样的话。在我看来,阅读本身是件美好的事情。尤其是这篇课文,那么美好,那么诗意,里面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学生从阅读中体验,感悟,而教师却一直在朗读上强调学生要快,好像“唯快不破”,以至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只要速度,完全破坏了语文读应有的美感。而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课文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课文中的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
3、相信孩子,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思考力。在这节课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师对教学任务完成的看重点远远超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急着把自己教案所备的东西教给学生,以至于每一个环节都像过电影影片一样过了一下。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每每都是迫不及待地去告知,然后让学生跟着她的答案进行仿写。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就算孩子们基础再薄弱,也不至于一个“因为……所以……”的关联词语造句还需要老师先造一个,然后学生再在老师句子的基础上再去造。这说明老师一是为了完成教学流程而着急,另一个是教师不完全信任学生,不敢放手课堂。
窦桂梅老师说我们要:“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是呀!我们教书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啊!学生才是我们一堂课的根本,学生的回应才是我们一节课是否成功的“照妖镜”。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时刻关注到学生,哪怕一节课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也要让我的课上的扎实,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而我只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10月10日下午——10月11日下午
分别是周银芳和扎西群宗老师还有徐斯亮主任的讲座《五年级教材解析》《六年级教材解析》。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好好再研读新课标,争取把边学边实践,让自己和孩子都受益。
浅谈培训反思
影响学习质量的最大因素:激情
在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得的今天,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知识本身。热情,或是激情,已经不是学习的伴随状态,而是学习效果的决定状态。
那些真正对教学抱有热情的老师能让最枯燥无聊的课程内容把变得生动起来,于是学生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兴趣。
1、激情至关重要。
激励机制表示,对任何一个处在领导或者管理岗位的人来说,一个人的激情能够有效激发另一个人的激情,并且这一点对孩子和青年人尤其重要。作为老师,你的激情能对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就像诗人叶芝曾今说过的一样,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划亮一根火柴并且点亮其他的火柴,煽动他们使他们燃烧的更亮更旺。
我们的孩子很显然对生活非常有激情。可是作为老师对我们来说,就算不是终生对学习抱有激情,我们在生活之外还对新事物抱有激情吗?不是为了晋升,我们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有吗?我们看到不认识的字还会查字典吗?教师对学习对生活都没有激情,凭什么厚着脸皮要求学习主动积极去学习?
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学习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老师是否抱有热情。热情比科目本身的知识更重要,比教学技巧更重要,比友好或者风趣或者一视同仁更重要。富有热情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人。
2、激情具有感染力
但当我们作为老师时,我们很多时候已不再学习,我们也不再教授,因为我们已经把钻研、热爱学习和时刻保持好奇的能力抛在了脑后。我们不再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他们只是一味地接受预先打包整理过的知识。
比如说,我们失去了产生灵感的能力。我们必须带着热情学习,而非只是把数据塞进脑子里,因为一旦考试结束,这些知识就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对于教育的解读应该是教育是保护生活中知识和热情的纽带。
热情等同于生产力,缺少热情会导致怠工。
在我看来,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就意味着“工作不投入”意味着工作进程缓慢,而“消极投入”则表示将自己不开心、精神不振夸张地表现出来,并且让自己的同学、同事、家人和朋友都知道。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你是划船队的一员,其中一个队员鞠躬尽瘁地拼了命划船,5个人只是泛泛地努力一下,而另外两个却在积极地让船沉下去。做为老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