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知
1、我们一旦进入四种戏剧状态,就会失去反应能力。
2、受害者:悲伤的情绪引发受害者讲出这样的故事情节:“我什么也做不了接着,受害者需要他人加入入他们的抱怨者俱乐部,一起说“这不是太糟糕了吗?
指责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害怕的情绪因为怕被指责,而讲出了指责者的故事情节:“都是你的错。”他们用愤怒掩盖了不舒服的感觉。
救助者:爱的情绪因为需要赞许而讲出了救助者的故事情节:“我需要做这件事。
理智者:不舒服的感觉让理智者讲出的故事情节是:“没关系”同时,他们努力用思想压抑情感:
3、斯科特·派克(美国精神病学家、作家,以其1978年出版的著作《心灵地图》而闻名)的格言:“每当我们寻求逃避自己行为的责任时,我们总是试图把责任推给其他人、其他组织或事物,不过这意味着我们白白把权力拱手相让—无论是‘命运、‘社会、政府还是老板。‘’
4、当你们每个人都承担起责任,你们就在解决这些抱怨问题。一旦你对自己的抱怨有了反应能力,你有两种选择:一是把抱怨变成请求;二是忘掉它。
5、受害者心态:无助的情绪成为受害者起点,无助的故事情节“这是冲着我来的,我无能为力“让悲伤的的情绪进一步加强。受害者通过与富有同情心的人结为同盟以缓解自己的悲伤,而过后悲伤又会卷土重来。所以受害者心态的人,感觉无助被针对,讲出无助的故事情节,暂时获得安慰,最终放弃反应能力。
6、逃离受害者心态的策略很简单,放慢节奏,观察并识别你的情绪类别,接着,找出剥夺你力量的红色故事情节,转化为绿色情节,获得行动的力量,开始积极的采取行动。
7、选择两种行动逃离受害者状态:要么不再抱怨,要么转成请求。
8、我们变成指责者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我们害怕别人指责我们。我们害怕遭到指责时,害怕情绪会上升,从而启动指责者心态。愤怒的情绪成为掩饰情绪,掩盖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开始确信,别人才是罪魁祸首。
9、逃离指责者心态的方法,发现角色两步法,设定两个区域一个是指责区,另一个是好奇区,让自己在这两个区域移动,寻找在这个关系中,你真正的角色。
10、救助者,他想得到认可,像受害者一样,他们相信总有问题需要他们解决。但他们承担的是他们不应该做的工作,因为在别人向他们提出请求时,他们想取悦对方。他们取悦于人的渴望暂时压倒了他们的判断力。但是他们会发现他们承诺过度了,搞得自己过度劳累,转而成为指责者。
11、理智者,习惯用真的没关系,心里的潜台词缓解不舒服的情绪。但你需要的是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可以更直接地应对压力。
12、习惯于戏剧状态的人,很难注意并识别他们的戏剧状态。如果你感觉良好,你不在戏剧状态,如你感觉很糟,你很可能入戏了。
R感:这一章的内容很有趣,也很重要。
I悟:1、我们每个人的都是一个演员,人说人生如戏,重要的是你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让你的人生更成功还是更失败。
2、我们之前讨论受害者的角色较多,但是却少有有效的行动策略解决这一问题,化抱怨为请求,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式。这一点在非暴力沟通中也被强调,与其猜测别人的动机和自己生气,不如直接提出请求,表明自己的需要,更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3、指责者的状态是我们经常扮演的,其实他和受害者紧密相连。因为别人错了,所以我们受害了。而查理博士指出的这个背后的原因是恐惧被指责,这真是一个新的角度。
4、其它两个角度是我们不熟悉的,但是细想确实存在,我们劳累或压抑,往往是我们承担了我们不能承担的压力。但我们可能还认为我们这样做是一种美德。
D行:1、觉察自己的戏剧状态。
2、直面问题与压力,不逃避,直接提出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