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处于自动反应的心态,否则也无法付诸行动。当我们处于四种戏剧状态时,即受害者状态、拯救者状态、理智者状态和指责者状态,我们就会失去反应能力。一般情况下,四种戏剧状态下会作如下回应:
受害者:悲伤的情绪引发受害者讲出这样的故事情节:“我什么也做不了。”
指责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害怕的情绪因为怕被指责,而讲出了指责者的故事情节:“都是你的错。”他们用愤怒掩盖了不舒服的感觉。
拯救者:爱的情结果因为需要赞许而讲出了救助者的故事情节:“我需要做这件事。”
理智者:不舒服的感觉让理智者讲出的故事情节是:“没关系。”同时,他们努力用思想压抑情感。
当处于以上四种戏剧状态时,人们倾向于用抱怨来进行回应,查理用一个实验证明了谁对抱怨负责,即谁抱怨谁对抱怨负责,但负责的行为有两种,如果你没能力处理你口中的抱怨,那么你得学会忘掉它,如果你有能力处理这种抱怨,那么你就可以按绿黄蓝橙的顺序将这种抱怨变成请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能将抱怨变为请求,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给别人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往往请求别人给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尽管是请某个人付出额外的努力。所以,当你处于戏剧状态时,要么就把抱怨变成请求,或者干脆不抱怨。
每一种戏剧状态产和抱怨的情绪都不一样:
受害者:
受害者心态不好的起点是无助,这会让受害者认为事情是冲着他来的,他无能力力,这种无助感因为受害者的心态出现而产生悲伤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只有与富有同情心的人吉成一起才能使这种情绪得到缓解,但是这种缓解往往是暂时的。那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直面这种让你无助的场景,才能最终解决。
那怎样判断我们自己是否处于戏剧状态,检测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如果是好,那就没有处在戏剧状态,如果是负面的回答,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绪的检测来判断自己处于何种情绪:
愤怒情绪,说明你在利用愤怒掩盖对被指责的害怕情结果,从而把你带入指责者状态。
悲伤情绪,说明你有受害者和拯救者那种无助的感觉;
害怕情结果,特别是焦虑,说明你感受到了理智者那种普遍的不适。
走同受害者心态的方式则是真诚感激他人或境况,主动提出合作解决方案体现包容;基于不愉快的现实,创造出一种乐观心态,最终提出请求。
指责者:
任何人都可以生气,这很容易,但要对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生气,同时又程度合宜、理由明确,则并不容易。实验证明,易怒比吸烟、高血压等更能导致人的早亡。
指责者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别人的指责,产生的直接反应就是“这是你的错“,随之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是一种”掩饰“情结果,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内心的恐惧,让自己不再有这种恐惧的的心态。
走出指责者心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角色两步法“。让自己在指责者和好奇者两个角色中互换,反问自己”在造成这样糟糕的局面中我扮演了什么角色?“
拯救者:
拯救者往往会因为想要得到认可而不忍心拒绝他人,他们取悦他人的渴望暂时压倒了他们的判断力。
走出拯救者心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拒绝那些不属于你的工作,当然,也可以用绿黄蓝橙方法来叙述表达。
理智者:
理智者在体验到不安的情绪时往往知道的这种不安来源于哪里,并且有能力识别出这种情绪。
理智者在事关重要的时候,往往因为理智,会试图通过讲“没关系“来缓解自己的不安。但这样做其实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这是一种企图用思想压倒情绪,而思想来自于我们身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情绪却是一种全身的现象。所以这种压制往往是不起作用的,也还是会反复。
走出理智者的最好的方式是放松自己,体验你的感觉,然后看看你做些什么,可以更直接地应对压力。
O:”救助者他们取悦于人的渴望暂时压倒了他们的判断力“
R:拯救者心态会让自己过得很累。
I:我是一个黄色天性的人,这种天性就很容易走进一种拯救者的状态。有时候我会感觉很累,明明心里想拒绝,口上却还是答应了,活得很违心,尤其是最近,这种感觉日渐明显,有种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在看完今天这章内容后,我鼓起勇气说了我想说的话,后来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反而他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D:遇事先缓一缓,争取一点时间,逃离救助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