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南生产队决定放映电影时,必定会选择在南沟前宽敞的空地上进行,此地紧邻大马路,便于“跑片”人员快速穿梭,确保影片播放连贯且交通极为便利。来自乡里的放映员会在前庄用餐并稍作休整,而放置放映机、发电机等一应杂项设备的地点也正是这里。趁着就餐间隙,放映员会开始有序倒片,这也是我最为热衷的一幕,若运气好,还能有幸目睹电影胶片真容。
放映电影的时间总选在麦收之后,村民们刚好得以喘息之际,几个村子会联合起来包场放映,这样费用更为实惠。此时,学校尚未结束的麦假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抢占最佳观影位置的机会。在这其中,男孩们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抢占位置的主力军,我家需要带上长条凳,再配上两个小板凳才能满足需求。每回都是急急忙忙喝完稀饭,甚至顾不上好好吃菜,口中叼着烙饼,肩扛长凳便火速出发。所谓的好位置并非是紧贴银幕的前方,而是在放映机周边,接近光束通道的位置,既能在此处把手、头或是芭蕉扇伸进光道玩耍,又能实时关注到换片的情况,以便于把握外出方便的最佳时机——毕竟前排的孩子们往往直接在脚下找个地方解决问题。后排不好则因发电机的轰鸣声容易盖过电影原声。有时还会碰到胶片因高温烤坏断裂的情况,那时只能开启大灯进行接片操作,难免会错过一小段剧情,让人颇感遗憾。
当时放映的电影多为《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少林寺》、《一双绣花鞋》、《戴手铐的旅客》、《画皮》以及《大闹天宫》等经典之作。要想观看更多不同影片,就需要辗转多个生产队轮番观赏。尤其当相邻几个村落同时包场且需要相互“跑片”时,过程就显得颇为曲折,如同现今电视播放时插播广告一般。这时,为了填补等待时段,常常会播放一些科教短片。年长些的孩子或许会借此机会溜出人群找朋友闲聊,而年纪较小的孩子则往往在换片的空档间已疲倦不堪,蜷缩在母亲怀抱中沉沉入睡。
注释:跑片,是指由于农村地区电影拷贝稀缺,多个村庄同时放映同一部电影时,需要专人骑摩托车负责在各村之间运送和交换已播放完毕的电影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