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玄宗,人们会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津津乐道他和杨贵妃的旷世绝恋,殊不知,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最宠爱的女子就是武惠妃,并且长达二十多年之久,她陪伴唐玄宗几乎经历了整个“开元盛世”,她死后,唐玄宗追封她为“贞顺皇后”,并经常一个人站在她生前居住过的寝宫前,沉默不语,可见唐玄宗对她用情至深。然而,由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千古传颂,从《长恨歌》到《长生殿》,从《贵妃醉酒》到民间传说,被后人演绎得轰轰烈烈,回肠荡气,武惠妃就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风尘里,被人们遗忘在角落。武惠妃生前死后都享尽荣华,是一个与杨贵妃迥异的女人,但她的一生总让人觉得用力过猛,劲使过了,禁不住让人一声长叹。
武惠妃为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止的女儿,因为年幼丧父,被送入宫中由姑奶奶武则天抚养,武周王朝垮台后,沦落为一个小宫女。唐玄宗即位时,武惠妃十五六岁,亭亭玉立,姣丽可人,并且天生一种贵族气质,举手投足间颇有当年武则天的风范,一下子就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再加上武惠妃性情乖巧,口齿伶俐,很快就博得玄宗的欢心,独享专宠。
谋求后位,竹篮打水一场空
武惠妃不但遗传了武氏家族的美貌,也继承了武氏家族的政治头脑,恃宠而骄的武惠妃逐渐萌生了取代皇后的想法。唐玄宗的王皇后可谓将门虎女,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参与策划先天政变,诛杀韦皇后,斗法太平公主,跟着唐玄宗一起打天下,玄宗对这位皇后也是另眼相看,况且王皇后性格豪爽,宽容大度,和后宫嫔妃一直相处得很好。但这位王皇后有一个大软肋——膝下无子,眼见武惠妃日益专宠,并且野心勃勃,她内心越来越惶恐,就走了当年李治的皇后对付武则天的老路,一有机会就在唐玄宗面前发牢骚,说武惠妃不是,说来说去,武惠妃的恩宠不见减退,唐玄宗对她是越来越厌烦,再加上武惠妃吹枕头风,说皇后如何因妒忌生嫌,如何故意欺辱她,唐玄宗就逐渐萌生了废后的想法。
王皇后不生儿子,武惠妃倒是一个接着一个生,求子心切的王皇后听信一个和尚的方法,祭祀南北斗,找一块霹雳木,在上面刻上天、地两个字和唐玄宗的名字,然后戴在身上,再念一通咒语,就能生儿子了。谁知,她头一天祭祀,第二天玄宗就知道了。这种事情现在看来是封建迷信,在古代可就不一样了,这叫厌胜,宫廷禁忌,罪名坐实,下场没有不惨的。这还不算,关键王皇后念的咒语“佩有此子,当如则天皇后”,武则天是李唐王室的噩梦,念这样的咒语,是想改朝换代吗,很快,王皇后被废黜,打入冷宫,不久,就郁郁而死。
背后推动这一厌胜案的主角无疑就是武惠妃了,70年前,武则天王皇后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按理说王皇后一死,得宠的武惠妃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皇后,不料,唐玄宗这一提议刚提出来,立马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第一,武家与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能再让武家的人当皇后呢,难道还想再出第二个武则天吗?第二,唐玄宗当时已经立了太子,而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儿子,一旦她当上皇后,太子肯定当不安稳,难道还想引起更大的纷争吗?第三,民间传闻张说想通过支持武氏来谋求再次拜相,难道希望看见后宫和外廷相互勾结吗?在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手下历练出来的唐玄宗太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政治影响了,不能为了心爱的妃子放弃政治大局,但唐玄宗也没有亏待她,造了一个空前的封号,给了她一个惠妃的头衔,宫中礼节待遇和皇后一样。就这样王皇后是废了,但武惠妃也没能如愿以偿,当上皇后。
策划宫变,为他人做嫁衣裳
自己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她生的儿子不少,但前三个都不幸夭折了,到第四个儿子时,她送给别人养到7岁才接回来,也就是寿王李瑁,武惠妃自然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为了让他当太子,武惠妃可没少费心思。到处捕风捉影寻找机会,终于机会来了,太子李瑛和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走得很近,他们三个的母亲当年都曾得过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又都失宠了,母亲同病相怜,孩子自然走得近些,言多不免有失,他们的言谈被别有用心者添油加醋报告给了武惠妃,武惠妃对着唐玄宗哭了个梨花带雨,说: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说是妾身夺了他们母亲的宠爱,想要害死臣妾母子呢,请陛下千万为我们母子做主啊!另外,他们还说了好多关于你的恶毒的话,我都不敢跟你说!玄宗一听就怒了,且不说“母色衰则子爱弛”,中国古代皇帝和太子,虽然是父子,但关系很微妙,太子就等着皇帝死了就接班,太子结党,是等不及了吗,不管有没有不良企图,皇帝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第二天一上朝,玄宗就跟宰相提出,太子和两个兄弟结党,擅自议论皇帝,应该废掉。这个时候,首席宰相还是张九龄,开元年间最后一位贤相,他说,“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讯;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长久,子孙蕃长;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并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废太子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没有宰相的认可,玄宗也不敢贸然行动,在内心深处,玄宗还是认可张九龄的。
就在唐玄宗摇摆不定的时候,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她走了一招臭棋。派了一个心腹宦官去找张九龄。跟他讲:“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意思是说有人废了就有人兴起来,你这时候如果帮兴起来的那一方,你的宰相就可以长长久久的当下去。以功名利禄诱惑张九龄,但武惠妃太低估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以为所有人都跟李林甫一样谋求相位,无所不用其极。张九龄刚正不阿,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可以被打倒,但是绝不会被收买。武惠妃传这样的话,他勃然大怒,第二天一上朝就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汇报给了唐玄宗,这无疑给唐玄宗兜头泼了一瓢凉水,后宫勾结外廷的力量,他太清楚了,他可以喜欢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他可不想培养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废太子这件事搁置一旁了。
但是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罢相了,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之后的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还是商量要把李瑛的太子之位废掉。关于这个事情,史书上有两种记载,《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记载,说是又有人在玄宗面前打小报告,还是说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搞小集团,搞阴谋很可能要组织政变。《新唐书》的记载是,武惠妃派人对太子和鄂王、光王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要三人穿上衣甲,入宫防卫。武惠妃得知太子应承之后,立即报知玄宗,说太子与二王串通谋反,他们武装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如所言,大为震怒,立马把三人控制起来,找宰相李林甫商议废太子一事。李林甫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宰相怂恿皇帝违规时的经典用语。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十五天之后,太子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一座驿站之中。唐玄宗一日之内杀死了三个儿子,这是唐玄宗当政以来最大的冤案,也是一出痛彻心扉的人伦惨剧。
武惠妃精心策划导演了这一场夺宫之变,现在绊脚石已经被铲除,她儿子寿王李瑁是不是顺理成章成为太子了呢,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这个关键时刻,武惠妃生病了,整天觉得这三兄弟阴魂不散缠着她,跟她索命,语无伦次,如癫如狂,没挨过残冬就死了,死时才38岁,距“三庶人”冤死仅七个月时间。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但是心理素质可比武则天差远了,武惠妃一死,母死子贱,再加上唐玄宗被蒙蔽的双眼一下子睁开了,太子之死和武惠妃阴谋陷害不无关系,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的话,那不是公然鼓励大家靠阴谋诡计争夺皇位。思来想去,按长幼有序,推长而立的惯例,皇三子李亨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民间有句老话叫“心硬不如命硬”。武惠妃辛苦半生,上窜下跳,机关算尽,不惜害人,一一铲除竞争对手,最后却让皇三子李亨捡了个大便宜,吃住了天上掉下馅饼。这还真是红楼梦里所言: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儿子做太子不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武惠妃煞费苦心为儿子选妃,却没想到给自己选了个接班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贵妃,不知武惠妃泉下有知,会不会感慨一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