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家庭里总有一股风气,但凡家庭聚会,只要一个亲戚说你的不好,那么其他亲戚就会群起而攻之,就连父母,也不放过这个机会,不仅不帮你说话,还要添一把火。只要一个人对你有一点不满意,结果就是所有亲戚对你都不满意。
如果说因为亲近,所以肆无忌惮。
但回过头想想,不是应该越是亲近越要珍惜、理解和尊重吗?
两年前,我的一个表弟自杀了。
一个刚大学毕业两年的年轻生命,没有留下一个标点符号就跳入冰冷的河水里。
记得在他即将毕业前的一次微信聊天里,他激动的跟我说,他马上就要去深圳了,校园面试很成功,他终于可以走向他梦想的那个城市了。
对于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县城来说,深圳,真的是座美得耀眼的城市,它的气息仿佛就是在对所有有美好憧憬的人招手。
一个月后,我偶然在街上碰见了表弟。
与之前那个神采奕奕、健谈爱笑的少年相比,他似乎消沉了很多。
追问之下才得知,在他领取了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第二天,就被他爸妈接回来了。
多的话没有,就一句:你是家中独子,必须留在父母身边考公务员。
公务员,在父母眼中多么神圣又有面子的工作呀,可每年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拼,拼进去了多少人呢?
表弟就这样被押着回来了。每天就是吃饭、看书、做题。偶尔叫他出门聚聚,也被舅舅制止了。
第一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表弟以第三名的成绩与岗位完美错过。
得知成绩后,我们这群哥哥姐姐们都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就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可是家里要求甚高的长辈们不是这样想的。
家庭聚会上,你一言我一语,把表弟打击得不行。
“你是不是没有好好看书?”
“哎哟喂,以前不是学霸吗?现在咋就考个第三呢?”
“都是手机、wifi祸害的,应该还把你们家wifi停了”
……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是他们教我们的,但从来不会引用到我们身上。
似乎我们怎么样,都不能让他们满意,但因为一个身份,我们不可以反驳。
反驳了就是不孝,大逆不道。
第二年考试的前夕,我在加班接到了爸爸的电话。
“赶紧回来,你表弟失踪了!快回来帮忙找人!”
“失踪?失踪多久了?”
“两个小时,电话关机找不到人。”
……
我无言以对,挂断了电话。
一个23岁的成年人,连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都没有了吗?
当我赶到表弟家的时候,大部分亲戚都到了,距离他们所谓的失踪刚满三小时。
一屋子成年人,一边联络各种的人脉帮助找表弟,一边愤愤数落着表弟的各种不是,顺便夹枪带棒把我和几个哥哥姐姐也数落了一番。
有时候不是我们想变成“巨婴”,而是在父母的掌控下濒临窒息的情况下只能把自己变成“巨婴”吧。
四个小时后,表弟回来了,看见一屋子的人愣住了。
问他去了哪儿,他回答因为心情不好出去走走,手机没电了。
没有人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只有各种声讨。
面对指责声的拍打,他面无表情。
直到他父亲说了一句话,让他阴郁的眼神更暗了。
“你凭什么心情不好?家里少你吃穿用了吗?你有资格心情不好?”
也许我们无法体会从缺吃少穿那个年代里走过来的长辈付出了多少血汗才有我们今天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在物质生活满足的今天,精神需求就真的不那么重要了吗?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吃饱喝足就没有喜怒哀乐的傻子吗?
三天后,表弟真的失踪了。
再次见到他,是泡得发胀的身体躺在河床上。
这次终于没有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了。每个人都泣不成声,舅妈几次哭到晕厥,一个家就此失去了灵魂。
如果当初适当闭嘴,多一点鼓励和认可的话语,结局是不是会不同?
武正红老师在《家为何伤人》中写到: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需求的父母,真的是爱吗?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事隔多年,每每走到河边,心里总还是难受的。舅舅舅妈也很久没在沿河散步了。
健康的家庭懂得爱,也懂得分离,更要懂得倾听和理解。
而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健康的家庭呢?
可能你每做一项不如长辈意的事情,就会被贴上没家教的标签吧。
而真正的家教是什么!
是身为长辈的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老爱幼、心胸豁达和适当闭嘴。
是身为晚辈的人孝亲、和邻、睦友、尊师、修身。
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
是一个没有挖苦、讽刺,只有团结互助的大家族。
是爱和自由,是自律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