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这本书2刷了。
莫名的就想纪录下这次的谈话,也许很久远也不会有以下对话了。
和一位朋友有讨论过,以现在这个年龄,来看这本书,是不是有些过于沉重。我笑了笑没说话,正如书里写到的,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无论你的社会身份是什么,都无法改变个体生命必死的事实。
与年龄无关,可能是在医院工作经历的原因,看过太多生离死别,每每还是会叹息。疾病,意外总是无孔不入,不是先知,预不知自已的生命倒计时。那么,在现在生活的安稳里,你做好面对衰老的准备了吗?我问好友?
他一愣,带着略显慌乱的笑容张口:“没有啊,还很远的事,顺其自然吧。再说了,不应该留着精力应付现下的生活和日常琐碎。”
是啊,这应该是大多人的反应。反问他:“30岁的你,面临危险,你即将要失去五感,你会选择哪一个让它丧失掉?”他明显一愣,我请示他认真思考,可当我把我面前的柠檬水喝到一半时,抬头看向他,他的眉紧紧拧着,能看出他很难取舍了。我低头去拨弄外套上的暗扣,弄出的声响打断了他,“有点难”他抿着唇,我好像从那儿看出了一丝倔强。笑笑说:“怎么,难以抉择嘛?”是的,很难,衰老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从丧失开始的。丧失听力,睡眠,食欲,记忆力,朋友,家人。他争论道,我年轻,我需要这些。我再次笑出声,:“老年你就不需要了吗?还是你觉得,当你坐在轮椅上回顾这一生之时,会比现在还勇敢吗?那时候就能故作大度的让它遗失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其实你我心知肚明,答案就是否定的。无论任何时候,你都舍不得。
就像很小的时候,但凡有人惹我奶生气,她就说,不如死了,没什么好活。那时候我就常常担心我有一天会失去我最爱的奶奶,想尽办法逗她开心,放学回家就想守着她,粘着她,妈妈总笑我是奶奶的跟屁虫,走哪跟哪。直到有一天,去小姑家的路上,路过一条很宽的河沟,我有点害怕跨越不过去,掉进泥水里,会把漂亮的裙子弄脏,在奶奶的催促下,奋力一跳,很开心,这下裙子保住了。回头望着奶奶,等着她过来这头,却在她平稳落地的瞬间,听到她的低呼:“哎呀,菩萨保佑啊,没摔死,我还想活呢!”我惊讶的问,奶奶,你不是总说想死吗?结果就是吃了一记板栗子。奶奶说,肯定活着好啊,一路说了好多,不过从那以后我就不恐惧她会离开我了。长大以后,读书明理了,才知道生活固有艰辛,也要努力的想多要看看这个世界。奶奶舍不得。可她必然要丧失一些东西,最后失去太多,慢慢的也走了。
最后散场,朋友说,回去以后不熬夜了,争取在未来面对衰老之时,少些许懊恼。多好,一个话题劝解了他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一种,曾经身边人的苦口婆心,终换来了他的决定。
也许未曾准备,但热爱生活,就是最好的答复,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