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内容是:当操场上的拔河比赛热火朝天时板报组的同学在教室布置元旦文化氛围语文组的小伙伴透过那扇窗在举行“摄影大赛”这段文案我想表达:同一时空,大家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各美其美。有人可能会说,你别总是美化生活,真实的周一有这么诗意吗?当然不是,下午我才批评了一上课就打瞌睡的夏同学;大课间的时候,隔壁班一个同学在走道里表演“投篮”,雪白的墙面被砸出一个黑点,把我气得冒烟……这种事情天天都在上演,即便学校天天强调“八好”标准。我想,它就如同黄家湖每天都会上演的自然风光大片,我们无法抗拒,唯有静静欣赏。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育的职责不是重塑,而是引导。因为开会不在学校,我错过了拔河比赛初赛。选手们很给力,我们班进入了半决赛。昨天下午我赶回学校为孩子们加油。一进教室得知主力队员喻同学发着低烧,出于安全考虑我不要他上场,可是他坚定地跟我说:老师,我很重要,这场比完了我要我妈妈来接我回家打针。听他说这番话,我鼻头发酸,眼睛发胀,差点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啊?这是一个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没有拿笔写过作业的孩子,这是一个考试就基本交白卷的孩子;但他也是进入我们班没有旷过一天课的孩子,还是主动承担每天清理垃圾桶的孩子。每次涉及到班级荣誉,他永远冲在最前面,高呼“三班最棒”,还毫不吝啬地说出那句最煽情的话——我要做班级的太阳(班训)。我上次心脏出了点状态,送我速效救心丸的也是他;我外出学习回来,主动到我身边说“老师你终于回来了”的还是他。
这么一个孩子,如果只用学业成绩来衡量他,估计他早就辍学了。但是他在我们班没有被任何人歧视,我们全班还准备为喜欢画画的他举办毕业画展。我也不是从教他的第一天就有这般认知,那时候我还是“一身傲骨”,认定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打造成学霸精英。但是来到军运村半年时间,我终于明白平凡不是原罪,于是将“我自信我出色,我奉献我快乐”定为班级口号,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找到价值,所以才有了喻同学一系列的专属工作。允许生命以各种样态生活在这个世界,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觉知;只要每个孩子都能呈现真实的自己,就不会出现各种极端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每天看到喻同学快乐地行走在学校里,我就知道自己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我也担心过他将来可能会面临生存问题,但是这个孩子正直又勤快,一定未来可期。感谢一个个“喻同学”,是他们让我真正拥有了完整的教育生命。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束光,为他(她)搭建一个适合的舞台,你只需要做一个观众,静静地欣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