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前苏联高尔基少年儿童电影制片厂 1972年出品 片长171分钟
这是一部根据文学作品而改编的电影,在我的以往的观念中,电影是很难拍摄出文学作品那样的水准。但这一部影片那就另当别论了,那就刮目相看了,不仅它拍摄出文学作品的水准,还丰富和加强了文学作品中的不足和缺憾。对照着作品来看这一部电影,我是很满足的,也很是充实的。
我以为,影片是很好地利用了独特的蒙太奇手法,用色彩穿插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时期战争和生活的场面。朴实模糊的黑白色调用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萧条,而柔美明亮的彩色的色彩来表现女兵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渴望。其实,影片中的那几位女演员在外形上算不上靓丽,但她们表现出来的那一种坚毅和贴近战争时代的气质和发挥,不得不让我折服,也不得不让我发出由衷的敬意和赞叹。
我也以为,影片并没有仅仅地停留在对几位女兵们在战场上是如何去战斗的可歌可泣的描写,而是用更多篇幅伸向了女兵们在战场上的细腻丰富和活泼可爱的青春身姿和宽容善良的心灵的描写。
记得在影片中有一组回忆的镜头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充分地调动了视觉艺术的手段,用虚无缥缈的捉模不定的色彩画面来表现女兵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幸福生活。在哪组的画面中一切都是玫瑰色的,蔚蓝色的,金光闪闪的,像仙境般美丽诱人和虚幻。而另一组的画面中,却用严峻的黑白颜色来表现女战士们的现实的战斗生活。这两组画面交替地出现,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如果没有战争,这一些女兵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而残酷的战争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她们是在对战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战争的考验,战争是和人类的文明,个人的幸福是决不相容的。
记得还有一组镜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女兵们在河边的洗澡时,大家都在夸某姑娘的形体像是雕塑一般的精美,可惜那么美丽的形体穿上了军装。也就是说,如果在这样的没有防御能力的美丽的身体上,不仅打断了她们美好的和平生活,有朝一日被残酷战争的子弹去打穿,夺去她们青春的生命,那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无法忍受的事情。
影片是讲述1942年夏天,瓦斯科夫准蔚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树林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因此守卫这个车站是驻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里设下两门四管的高射机枪。
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国兵。于是准尉带着一支由丽达,热妮娅,丽萨,嘉尔卡和妮娅索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树林里去搜捕。在搜捕的过程中,多次与德国空降兵交战,在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地牺牲了。班长丽达在受到重伤之后,不愿拖累瓦斯科夫准尉,并托付他去找她的孩子,随后就自己开枪自杀了。上尉怀着满腔的仇恨,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一人打进德国兵的驻扎营地,缴获了枪械,并押着四个德国俘虏回到了驻地。
战争结束了,许多年之后,准尉瓦斯科夫自己都已经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装上假肢。他带着已成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了她们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并献上了鲜花。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到当地去旅游的年轻人,见到了她们墓碑,了解她们的生死经历,都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悄悄...
我又以为,影片中姑娘们自己弹着吉他,为大家唱起一支早期的俄罗斯抒情歌曲时,我觉得非常的好听,也觉得非常的动人,仿佛让我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歌曲的意境中,也仿佛在告诉着我那个时代的永不妥协的精神。虽然我听不懂她们的歌词,但她们的那婉转悠扬的曲调,与众不同的弹唱魅力,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最早听过的俄罗斯的歌曲,应该是《喀秋莎》和《小路》的歌吧。尽管它们都是爱情歌曲,但它们和别的爱情歌曲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它们的节奏欢快有力,歌词简极明了,是经过战争炮火洗礼的歌曲,是送自己心爱的人去战场保家卫国的歌曲,也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坚强柔情的对亲人们依依不守的歌曲。有时我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影片的节奏一起哼唱,哼唱着这首浪漫激情的战争的爱情歌曲,它曾经让很多很多的男人们无法自拔,也让很多很多的女人们流连忘返。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影片结束了,我没有眼泪,但心里却像是堵着一块石头,久久地不愿说出话来。是姑娘们的一个个地牺牲,让我感到惋惜,还是前苏联的卫国战争的残酷气氛,让我感到痛恨,还是影片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感到震撼,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