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
系统正见:《家道传承》
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
正见:正己化人
感悟: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又临近期末。好像是一种规律,每年一到这时候,学生们似乎意识到自己即将脱离现在老师的管束,翅膀硬了,可以展翅高飞了,所以显得很浮躁,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偏偏这时候,又是学校吆喝成绩最轰轰烈烈的时候,看看学生烂泥扶不上墙的模样,老师们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对学生严加管教,有些学生偏偏不吃这一套,对学生太宽松,又无法向学校和自己辛苦的付出做交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星期一开例会时,校长布置了一项任务,号召各班开展唤醒教育。
所谓唤醒教育,就是每班列出一些各方面都表现很差的学生,每周各科老师共同紧盯一个差生,每天使劲地发现该生优点,大夸特夸,轮番轰炸。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校的温暖,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品质,让差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比如数学老师可以说:今天XX作业写的真棒,语文老师可以说:今天XX上课听讲很认真,英语老师可以说:XX坐得最端正,科学体育老师实在没啥夸,哪怕说一句:XX今天脸洗的真白也中呀!校长特意举了五年级刘XX的例子,刘XX特别难管教,打架、喝酒、顶撞老师……但有一次,看到他拿着水管浇花,校长夸他爱劳动,教官夸他近段时间表现好,刘XX一听,仿佛开足马力的马达,干的更欢了。以后几天,果然没有再惹事。校长也许是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受到了启发,就号召各班效仿,还要建一个本班教师群,方便大家相互交流经验成果。
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这与赏识教育很像,发现孩子身上细微的优点和特长,用爱的语言去激发,去放大。这与长善也很像,人心本善,人心向善,人心乐善。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鼓励,被赞扬。长善能滋养孩子的善心,长善才能救失。养成好习惯等于去除坏习惯,大树一长起来草就没了。所以,转变差生这应该是最便捷的方法。古今中外有太多所谓的差生因赏识与长善而改变命运,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案例给了我们实践支持。
比如在纽约市的贫民窟⾥,⼀个打架斗殴,砸碎玻璃的无恶不作的⿊⼈孩⼦,只因校长通过看手相告诉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从此,“纽约州州长”就像⼀⾯旗帜,约束和⿎舞着这个孩⼦,他开始挺直腰杆⾛路,努⼒学习,勤奋向上。在以后的四⼗多年⾥,他没有⼀天不按州长的⾝份去要求⾃⼰。五⼗⼀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这个⼈就是纽约州第五⼗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位⿊⼈州长,他的名字叫罗杰·罗尔斯。罗尔斯的校长并不是能预知未来的神仙。他只是⽤了⿎励,把⼀个平凡的孩⼦变成了不平凡的州长。⿎励就如⼀粒种⼦,只要埋下,不论多么深厚的⼟层,它都能够破⼟发芽。
再比如,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回家,郑重其事地把一封信交给母亲并叮嘱:"老师只让妈妈看!"母亲打开一看,泪流满面。孩子见状,大惑不解地问道:"妈妈,老师说了什么?"母亲擦擦眼泪说:"老师说,夫人,你的孩子是个天才,这个学校太小了,没人教得了他,另请高明吧。"孩子听后,异常高兴。多年后,这个孩子如母亲所言,发明了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等,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爱迪生。后来,母亲去世,爱迪生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封信,只见上面写着:你的孩子有智力障碍,不能留在学校,只能退学。看到这儿,爱迪生泪流满面,提笔写下:爱迪生是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可他的母亲把他变成一个天才。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而教师正是语言的使用者。做学生的唤醒者,远比做学生的催促者、训斥者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个所谓的差生就是躲在角落晒不到阳光的小树,需要被发现,被唤醒,被呵护,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