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续)
逃出昭关
伍子胥从楚逃亡至宋,因宋国内乱,又与同在宋国避难的太子建逃到郑。太子建不顾郑的热情款待,想与晋联合灭掉郑而自立。最后事发,被郑定公诛杀。伍子胥无奈只好再次踏上逃亡的路途。
📣 太子建。。。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也许其父正是因为发现其子类己,才对他下手的吧。
伍子胥逃到昭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县北),发现昭关到处张贴了自己的画像。原来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见此情形,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如此,因祸得福。守关的士兵认不出满头白发的伍子胥,他就这样混出关去了。
📣 此传说出自《东周列国志》。《左传》和《史记》只有伍子胥逃出昭关的记载,并无一夜愁白头的说法。
专诸刺僚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自己跑到郊外种田,等待时机。
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光伪足疾,人于堀室。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左传·鱄设诸刺吴王僚》
-- 夏季四月,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甲士而设享礼招待吴王。吴王让甲士坐在道路两旁,一直到大门口。大门、台阶、里门、坐席上,都是吴王的亲兵,手持短剑护卫在吴王两旁。端菜的人在门外先脱光衣服再换穿别的衣服,端菜的人膝行而入。持剑的人用剑夹着他,剑尖几乎碰到身上,然后才递给上菜的人。公子光假装脚有病,躲进地下室,鱄设诸把剑放在鱼肚子里然后进入,抽出剑猛刺吴王,两旁亲兵的剑也交叉刺进了鱄设诸的胸膛,结果还是杀死了吴王。阖庐让鱄设诸的儿子做了卿。
📣 “专诸”为《史记》记载;“鱄设诸”为《左传》记载。鱄,(zhuān)古书上说的一种淡水鱼。《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僚甚喜烤鱼。专诸为接近吴王僚,曾经在太湖学做烤鱼。“鱄设诸”的姓可能由此而来。
📣 行行出状元!如今被誉为厨师之祖的专诸,原来还兼职刺客~
鱼肠剑,十大名剑之一。是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要离刺庆忌
吴王僚既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hé lǘ)。
阖闾虽已成为了吴王,但僚的儿子庆忌还在。斩草未除根,庆忌始终是阖闾的一块心病。
传说要离家住今无锡鸿山之北,大河头火叉浜口南岸,以打渔为业。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
伍子胥前往拜访要离,带回给阖闾一见。要离答应阖闾去刺杀庆忌。商议好以要离负罪的名义出逃,阖闾杀要离的妻子儿子,要离自断右手,以此来博取庆忌的信任。
庆忌在对前来的要离做了一番背景调查之后,对要离深信不疑,并以兄弟之礼待之。
三个月后,在庆忌带兵训练的船上,要离借风起以矛钩住庆忌的帽子,顺势刺杀庆忌。庆忌被刺后,提着要离的脚后跟溺于水中三次,见要离不死,又把他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行刺我!”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吧!”说完庆忌便倒地而亡。
要离乘船到江陵,突然不走了。随从问他为什么停下,要离说“杀了我的妻子儿子,用来事君,这是不仁;为了新君而杀故君之子,这是不义。看重死亡,不贵而且没有道义。我现在贪生不走,不合道义。人有这三恶还活在世上,我有何面目见天下之士?”说完就投江自尽,被随从救上来。要离说:“我怎么能不死呢?”随从说:“您别寻死,还有爵禄等着你呢。”要离于是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 此段故事出自《吴越春秋》。不过这段记载似乎疑点重重。要离在决定踏上死士之路前,便已和吴王商议好,杀妻杀子再杀庆忌。计划周密,最后达成所愿。为何要离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良心发现,觉得自己不仁不义?行动之前就觉此番行为理所应当吗?这个思想转变得很奇怪。而且,要离自杀,并非是事前想好的。如果早就觉得如此做法不妥,但为了吴国安定,豁出一家性命,会在刺杀庆忌之后,马上自杀。要离显然是犹豫了很久,船至江陵才伏剑而死。所以,这故事更像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在那个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年代,若干死士为了博名,宁愿杀妻杀子,枉顾道义,也要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 要离此人,在《左传》《史记》中均无记载。《吴越春秋》载要离刺庆忌于阖闾二年;《左传》记载庆忌死于夫差二十一年(前475年)。后人认为要离刺杀庆忌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传说,恐不符史实。
孙武拜将
公元前512年,一部旷世经典《孙子兵法》悄然问世。
伍子胥向吴王举荐孙武。孙武见吴王,带来兵法十三篇。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阖闾说:“您的十三篇兵法,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操练一下士兵吗?”孙子说“可以。”阖闾问:“可用妇人来试试吗?”孙子说:“可以。”于是阖闾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都拿着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和左手、右手、背的方向吗?”妇人们说:“知道。”孙子说:“前方,是心的方向;左方,是左手的方向;右方,是右手的方向;后方,是背的方向。”妇人们说:“是。”规定已经宣布,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人们大笑。孙子说:“规定不明,命令申诉得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人们又大笑。孙子说:“规定不明,命令申诉得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明白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士卒的过错了。”于是想要斩两队的队长。吴王从台上观看,见就要斩爱姬了,大惊失色。急忙催促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希望不要斩首。”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然后再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妇人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依照规矩合乎要求,没有人敢出声。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吴王说:“将军就这样回客舍休息吧,寡人不愿下台观看。”孙子说:“大王只是喜欢我书上的话,并不能将他们运用起来。”从此阖闾才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他为将。
📣 孙子在吴王面前毫不留情,灭两位宠姬没有商量,实属杀鸡儆猴之举。连吴王的宠姬都敢杀,以后统兵之时,谁敢不听?此处说明,千万不要惹手握兵权,心系战场之人。后果会非常严重!可怜了两位美女。。。
据《香山小志》记载:“教场山,即吴宫教美人战处。”(今苏州市吴中区胥口教场山)附近有二妃墓,今遗迹尚存。
掘墓鞭尸
从公元前522年(吴王僚五年)伍子胥逃入吴国,到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国大军杀入楚国都城郢,伍子胥隐忍了17年,终于如愿亡楚。
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史记·伍子胥列传》
-- 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墓,拿出他的尸体,用鞭子打了三百下才结束。
📣 忍耐十七年,一朝破敌,这样的心性不是一般人能够磨练出来的。只不过,伍子胥作为楚国人,伙同外敌,灭了自己的祖国。不知他在带兵闯入都城时,作何感想?遇到家乡父老,昔年老友时,心中是否有一丝不忍?
📣 把复仇作为第一使命的伍子胥,或许在得知楚平王病死之时,便已心灰意冷,而灭楚,无非就是转移了复仇目标而已。
槜[zuì]李之战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十九年),越国国君允常新死,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不顾越国还在国丧之中,兴师伐越。
越王派遣敢死队,到吴军阵前,举剑自尽以吸引吴军注意力。越军趁势攻击,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大败吴军。
吴王阖闾在混战中,被斩落脚大拇指,被迫还师。
阖闾死后,葬于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 檇李之战,本就是吴国乘人之危之举。国丧期间罢兵,是条不成文的规规,如同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一般。不义之师出征,又遇创造性列阵的勾践,重伤而归,恩,不冤枉~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 --《史记·伍子胥列传》
-- 阖闾在临死前,对太子夫差说:“夫差,你忘了勾践的杀父之仇了吗?”夫差答:“不敢忘。”
📣 如若父辈希望儿孙过得好,临终之前教导忘记仇恨才是正理。吴王阖闾至死不忘让儿子给自己报仇,闹得夫差不灭了越国便不能宁静度日。君王的脑子里,或许残留的只有“争霸”二字吧。
📣 吴王阖闾由杀僚始继位,以楚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先破楚,再征越。于槜李之战中受伤而死。他的时代,留给后人的,是名相伍子胥弃国复仇,兵圣孙武奇谋征伐的故事。而阖闾本人,并未见大智慧,亦没有什么德性,更没有比肩齐桓晋文的功业。活动范围仅在楚吴越及周边一带。吴王阖闾能被《荀子·王霸》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实有凑数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