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二天,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马拉松。又想起三年前的第一次马拉松,想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自己还是赋予马拉松一定意义的。
刚开始接触马拉松是在2013年,刚进入大学。由于初中时的过度运动及训练不当,导致自己腰间盘突出,高中基本就和运动说再见了。经过3年的恢复,身体已经好了一些,体重也增长25斤。虽然腰部基本上不会疼了,但剧烈运动还是不能太多参与。憋了三年的我总想找个方式来释放下内心对于运动的渴望。想来想去,可能只有跑步最适合我了。这项运动最简单,只要迈开腿跑就行。与此同时,接到学校团体报名马拉松的通知。在当时我的认知就是,马拉松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我去,42公里,这还不得跑死啊。想想平时跑个1000m还觉得累呢。它其实就是一个对自我挑战的标志。本来想放弃的我转念一想,跑不动你就走呗,慢慢走还能到不了终点嘛。就这样,犹豫了一下,我还是选择了报名。
说来也巧。马拉松的全程比赛报名是有门槛的,必须要年满20周岁,同时心肺功能健康。年龄这关其实我是没有达到的,只有19岁,最多只能报个半程。然而我的身份证上的年龄比真实年龄大一岁,刚好满足条件。这可能是第一次我享受身份证年龄不符带来的好处了。
既然参加了,就好好准备吧。我是把这第一次马拉松看得十分重要的,觉得这就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挑战和对命运的一个示威(是的,我之前一直觉得我年轻受那么多伤是命不好……),要是完成了那自己做啥事还搞不定呢。因为之前没跑过这么长,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6小时之内完成比赛,只要能跑完全程拿到奖牌就行。从9月份开始到12月份,晚上一有空的时候就会出去跑跑,慢慢地提高自己的里程。跑步真的是会上瘾的,每次你跑完,分泌的多巴胺就会让你觉得活力十足,快感无限。而且跑步形成习惯后,要是哪天不跑,你会觉得身体不舒服,总感觉身上有点劲没有释放出来。每天晚上的环岛路,我都可以领略它的风景。
虽然每天坚持有跑,但最多也就跑个10公里。因为自己对于马拉松是没有一点概念的,觉得只要自己平时有跑,到时坚持跑完就行了。快到比赛一两周才知道,想要跑完全马,之前最少要能跑完一次半马,不然最后根本跑不完。我只好在跑步前一周跑了一次20公里,主要是安慰下自己。
到了比赛前一天晚上,激动的我竟然失眠了。来到大学我还没失眠过,对睡眠要求很高的马拉松赛前我竟然失眠了。因为内心对跑完全程真的是十分之渴望,整个晚上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第二天5点就要起床,一身疲倦的我急急忙忙吃了早餐,乘车赶往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人潮涌动。你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人对于这项运动有着超乎想象的热爱,大家欢呼和尖叫,都在为将要来临的比赛注入活力。8点,比赛正式开始。状态不好的我,刚跑了一公里就想吐,这和没有充足的睡眠有很大关系。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跑过5公里后整个人的状态恢复了一些,就按照自己平时的节奏跑。路边的观众给你的加油和击掌无疑是最大的动力,每击完一次掌,自己的脚步就会快一些。跑到差不多10公里时,自己感觉有些疲惫了。整个人的脑子都是不清楚的,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奔跑。看着路边里程数的增加,只想快点到达折返点,因为过了半程,总觉得每跑一步就离终点少了一步。然而感觉每一公里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多。这时还是靠路边的观众给自己创造动力。
好不容易,过了半程。返程的路上,自己已经不行了。体力透支,头脑还不清醒,可以明显感觉到双脚都起了水泡,十分痛苦。自己只好停下来慢走,走走跑跑。值得安慰的是,这时发现时间才过去2小时左右,我只有在剩下4小时内到达终点就能完成目标,这几乎是已经实现的了。于是迈着沉重的双脚,激励着自己往前跑。眼睛盯着路边的提示,只想看看有没有到达补给点。而每到一个补给点,就忍不住喝饮料和吃东西,想把自己填满。路上遇到一个经院的研究生学长,跟着他边聊边跑,跑了一段时间,实在跟不上了,只好慢走。就这样,一直走走跑跑到了40km。这时发现还有2公里就到终点了,顿时充满了斗志,感觉整个身体轻巧了很多,虽然头还是懵懵的。最后100m冲刺!左手食指竖起,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到达终点,一个好心的观众帮我拍下了一张照片。
第一次马拉松,跑了4小时13分钟。这个成绩竟然是当时整个学院最快的。自己还是比较满意,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毕竟远超过自己的预期。跑完马拉松,其实自己没有太多感觉,这个时候头脑也不模糊了,十分清醒。领了奖牌和证书,坐车回到学校,睡了会午觉,就去上下午的近代史去了(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
如果你要问我第一次跑马拉松过程中在想些是什么,那一定是:以后打死都不要跑了!以后打死都不要跑了!以后打死都不要跑了!没有错,跑的时候真的很怀疑人生,觉得自己真tm傻,竟然要来折磨自己。而返程时,即使想要让慢走的自己跑起来也很难做到,因为感觉生理上的极限已经到了,真的可以感觉到要是逼自己再跑,就要猝死了。而没有经验的我根本不知道跑鞋对于马拉松的重要性,跑完20km就磨出水泡的双脚所以大二大三的时候,虽然也会有坚持跑步,但再也没有动过跑马的念头。
第一次马拉松给我带来的意义就是,我觉得我完成了对于自己的挑战。以后遇到一些很困难的事情,我就会对自己说,马拉松都跑过来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当然现在回头看看,马拉松和其他很多事情相比,简直不要太简单,因为它真的是一件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事情。
2016年10月,毕业的去向已经明确,有一些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个时候,每天都在自我思考。而在一天晚上,正在看书的我突然想到,要不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再去跑个马拉松?不过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因为第一次马拉松的痛苦经历还隐约残留在脑海中。不过看到年初给自己制定的2016年跑步里程达500km的目标,发现只完成了200km,觉得不够满意,目标就是用来完成的,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趁着一腔热血,登录官网报了名。
既然选择了参加,就需要好好准备。这个时候,因为很久没有跑步,所以一次最多还只能跑个2km。于是给自己制定了简单的计划:10月份——5km,11月份——10km,12月份——20km。还是和上次一样,赛前能够轻松跑完半马就应该可以完成全马。刚开始跑的时候,虽然里程数比较少,但跑起来真的挺痛苦的,因为需要重新建立一个适应跑步的身体机能。10月份都是在上弦场跑,等到里程数增长至5km之后,便开始转战环岛路。每跑3次便增加一公里,基本上没两天跑1次。就这样,从2km慢慢地加到了20km。越往后跑,其实越觉得轻松,因为身体已经基本适应了这个节奏。而每天跑完步后,身体无比清爽,真的是一天最兴奋的时刻。
单单跑步可能就会比较无聊,也不太容易坚持下去。所以从一开始跑步,一定要听点什么。只听歌其实也是很无聊的,因为实在太单调,没有什么逻辑。我便把平时喜欢听的一些音频放在跑步的时候听,这样既可以高效利用时间,也可以缓解跑步时的偶尔不适。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罗辑思维等各种音频全被我在跑步时听了个遍,脑子跟着话语的逻辑在走,全然感受不到跑步的酸痛。往往一个完整的话题谈完,刚好完成今日的目标。这时心里就在想,只要有东西可以听,跑多远也没问题呀。
到12月份,自己差不多每次的跑步里程在15公里左右,每3天跑一次。自己心里很清楚,完成全马其实问题已经基本不大了。所以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跑进4小时。400这个目标对于业余跑者来说其实是一个门槛,如果能够跑进400,说明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而自己现在的配速其实和3年前相比差了一些,每公里大概5min20秒左右。如果能够全程保持这个速度,跑进400是绝对没有问题。关键是平时最多只跑过20km,后面20km很难保持和前面的一样的配速。而自己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增加自己的配速和里程,所以只期待着最后比赛的时候可以有些惊喜会发生。
和三年前一样,比赛是在新年的第二天,1月2日。为了保持精力和体力,赛前几天基本没有怎么大的运动或者暴饮暴食,大家都在欢庆的跨年也只是到了零点,处理完必须要处理的事情就上床入睡了。我的运动装备特别简单,三年前的短裤,一双磨合过半马的跑鞋和官方发的T恤,再无其他。当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思考的就是比赛时要听什么音频,而刚好我在1月1号拿到了罗胖的220分钟跨年演讲的音频,简直不要更完美。一切准备就绪,调整好心态,等待比赛的来临。这一次,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焦虑失眠,虽然刚开始睡得比较浅,但是很安心。
1月2号早上,和上次一样,5点起床,早早赶赴现场。这一次,精神状态明显好得多。而美中不足的是,天气有些炎热,刚刚8点,太阳就温暖地照耀着大地,气温达到25℃,要知道,这是1月哎。比赛开始,跟着大部队向前跑去。除了刚开始的一公里人太多根本跑不开以外,后来跑的还是比较顺,一直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配速在5min5秒左右,已经是自己比较快的配速了。而罗胖的演讲也是不虚,充实而精彩。就这样跑了大概15km,路上也是仅仅喝了一口水。到了鹭江道的折返点后,就感觉自己的体力有些下降,已经不能连续按照比较高的配速一直跑了,对水和能量的需求也比较高,于是每到一个补给点都会停下来慢走几十秒,补充下体力。跑过半程之后,发现时间用了1小时52分,如果能够用稍微慢的速度坚持跑完剩下的半程,还是可以跑进400.然而,越往后跑,脚就越觉得痛,这双鞋虽然比之前舒服很多,但减震效果还是不够好,脚和地面接触可以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同时整个身体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速度,到了30km之后,就只能基本用走的了。之前的训练也没有跑过30km以上的距离,所以这个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消耗,用着8min的配速,慢走着完成了剩下的里程。最后成绩4小时21分,比第一次还差了几分钟,虽然有遗憾,但是终归是完成了比赛。
虽然没有跑进400,但是这次的过程中,尽管脚是痛的,但是整个人还是非常清醒,不像上次那样懵逼,内心也没那么痛苦。4个小时在太阳下,脖子也晒脱了皮。整个人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又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挑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以享受下暂时的轻松了。如果你要问我以后还会不会跑马拉松,我也不知道,也许几年后,自己又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吧。当然,我非常期待,因为那意味着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也许就是人生的一个新高度。
两次跑马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一些事情,而对于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目标存在的意义是实现它。我们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然而很多时候,当初的豪言壮语总会被自己的懈怠所淹没,最后只好用各种理由来自我安慰。不知那些没有实现的目标是否会觉得委屈。
想要实现一个目标,请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很想跑进400,但是自己的训练还远远不够,跑步里程还需增加,配速也还需要提升。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还想实现目标,只能期待这次抛的硬币会是正面了。
积累或许是成功的唯一方法。让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去跑马拉松,完不完的成比赛另说,过程中猝死也不会觉得吃惊。从2km一点一点地增加,一直到最后的42km,对于我这样的残疾人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了。
当然,我也有所反思。其实自己的准备是不够科学的,运动前后都没有进行拉伸,也没有一套很好的装备,也没有采用科学的防止受伤和训练的方法,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如果你也想尝试参加马拉松,建议你先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并且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准备,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方法。
客观来说,完成马拉松其实只是一件普通的自我实现,在那些玩铁人三项的人眼中微不足道。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人不断地在挑战着自我,他们勇于突破自己的极限,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很佩服那些登高者和参加极限运动的人,因为我觉得他们为了超越自我,是那样的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之前看到一则视频,是一些外国的极限运动者在训练中不小心受伤的合辑,而下面的评论却引人深思,因为绝大多数评论都是在讽刺外国人真的是花样作死,不知道好好地享受生活。我不知道是该为这些评论者的”聪明“所折服还是该为他们的心态而惋惜。我只觉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自我成长和超越,如果一直安稳地活着,从不做出任何突破,那么和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