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是读书营的最新共读书目。此书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
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这本书将引导我们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找到内心真正的力量。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一、知识点
1、开悟的最大障碍
①本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超越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无形并且不灭,体现着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我们可以在思维处于静止、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文中多次用了“临在”一词)时接触、感觉到本体,但从心智上永远无法理解它。
②开悟就是觉知到本体并与其合一的自然状态,佛陀将其简单定义为受苦的终结。若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就会产生一种孤立于周围世界的幻觉,并随之产生内外部的恐惧、冲突和矛盾。
③开悟的最大障碍是我们的思维,因为不能停止思考而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就要从思维中释放出来。
④思维认同导致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分割开来,让我们忘却了自己其实是与万物合一的。
2、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①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不做任何评判,不对它产生任何的思考,不再通过对思维的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②当一种思维止息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思维的空白,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进而感觉到与本体合而为一的自然状态。
③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可以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④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任何日常活动来练习这种方法,练习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内在感觉到的平和的程度。
3、超越你的思维
①大部分思维都是重复、无用甚至是有害的,还导致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②“小我”是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虚假的自我,受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小我”无视当下时刻,只注重过去和未来。即使看似关切当下,也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当下,或者把当下当做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
③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必要时还要更集中、更有效率地运用思维,从不自主的对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
④只有在有意识但没有思维的无念方式下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无念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
⑤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衰竭,变得病态病有存在破坏性。
4、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①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有时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②关注身体的内在能力场,进入本体,可以感受到情绪。
③观察内在情绪,感觉情绪的力量。
④无意识的思维活动会以一种情绪的方式在身体反映出来,让人们能察觉到,与倾听或观察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2.描述经验(写自己的相关经验)
①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身陷险境、面临危险的紧张时刻,意识会很自然地从时间转变到当下,从时间、从问题、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因为即使一秒不活在当下,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所以想要获得当下的力量,就要对当下保持一种有意识的状态。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大师关于杂念的做法:无条件接受它们,任他们来,任他们去。有痛苦,我们接受,但不对它产生任何的思考。这与本书中“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何其相似。
3.行动(写出你的下一步行动)
践行书中的这段话:“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通过任何日常活动来练习这种方法。比如,每次你在家中或办公室上下楼梯时,你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每一次呼吸时都全神贯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或者当你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运动、肥皂的香味等等。或者在你上车时,关闭车门后,停顿几秒钟并观察你的呼吸。觉察到那个宁静且强而有力的临在。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你的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所感觉到的平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