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源自于昨天一个妈妈发的朋友圈《“做完作业老师也不检查,为啥还要做?”妈妈的回答让初中的儿子愤怒!》内容大概就是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发现儿子没有完成作业,一追究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师不批改而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作业没有受到重视,于是干脆就不做了。文章讨论的主题是亲子教育,而发圈的妈妈和我都把关注点放到了老师不批改作业这一点上。
圈文的针对初中的孩子,而实际上老师不批改作业在小学也甚为流行。就拿yoyo来说,一到三年级老师基本不布置硬的、需要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基本都是在作业登记本上开辟若干区域,分别完成读后感、词语听写、家长写等专区,然后老师第二天就是批改作业登记本上的内容,其中词语听写由家长批改打分,看着孩子完成订正,老师批改的是家长批改的内容。其实也可以说基本上老师批改的内容是家长是否批改以及批改的态度是否认真丰富。到了四年级,上述的内容实质没发生变化,只是侧重点等发生了一些改变而已。但是老师已经不批改作业登记本了,改为班上成绩比较好、比较负责的八位女孩子来批改,班上同学私底下戏称她们叫“八仙女”。不仅如此,作业也从原来的同学间交换朗读评价变成了直接由学习小组中指定的那位成绩稍好一些的同学进行批改、打分、写评语,此后,老师不再进行任何评判。
可以看到这些孩子们作业登记本、作文本上都是稚嫩的笔迹,以老师的口吻说着或不沾边或故作高深的话,被批改的孩子们对这些评价或不满意或太过于上心而心情暗淡或对表扬心欢畅。可是家长看到这些评价之后就简直是哭笑不得,这样就对孩子进行了评判,让孩子根据其他孩子的评判去建立自己的评判体系、知识体系。如果细想下去,其实还有好多好多问题都让人毛骨悚然。
首先,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给的理由是孩子的教育家庭需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于是陪作业也是陪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话表达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逻辑出发点却错了。父母是需要陪伴孩子,父母更多地是从家庭角色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去让给孩子一个小社会组织的爱的陪伴以及模仿的示范,而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知识、什么是学习的方法、什么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家长和老师扮演着不同的陪伴和不同的角色。如果让家长改作业,意味着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而无法更好地承担其生活和家庭的陪伴功能。
不仅如此,家长本身不是专业的老师,不具备专业老师的素质,对于很多已经不用的知识点,是无法准确把握的,如果把这个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任务压给家长,意味着家长要花更多地精力去确认知识的正确性,这也占用了生活陪伴的时间,再由于家长工作后的换角色继续上岗,还是非自己本职的另外一个岗位,就会焦虑、暴躁,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不过话说回来,老师自己不批改作业也让家长们对老师的专业素养产生了质疑,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或者自己也是模棱两可,甚至不懂启发、不懂教育而一味的以素质教育来搪塞社会,只好把知识的传授任务压向家长,是啊,毕竟孩子是你们父母的,学没学到,我老师也不用负担任何责任,但是家长却赌不起啊!
其次,正如发圈的妈妈说的,老师不批改作业的风气源于一些初中,老师经常不该作业,让孩子自己互相批改,并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于是,在小学高年级开始就会有老师以“提前做好初中的适应”为借口,把改作业的工作下放给孩子或家长。咋一听好像是挺有道理的,但是细想之,这是出于锻炼孩子的目的吗?这样就真的锻炼了孩子吗?是锻炼了改作业的孩子还是被改作业的孩子呢?
其实不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他们不需要从批改别人的作业中去获得知识,而这些学霸们往往还都有一个共性——更关注自己,他们要不就是能做好自己的作业,而不愿意去对别人的作业进行评判。如果他们又同时乐意去像小老师一样的教导同学,这是很难得的,同时还要顾及几个问题,第一,他能否做到很中立地倾囊而出,第二,他会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是小老师而故作老师装?这对学霸孩子的身心都是考验。另一方面,对于不愿意学习或者马虎的孩子,老师既然都不批改作业了,说明老师也不重视作业,而他们又不一定认同家长或者同学的批改,所以也会加深他们对作业的厌恶或者拒绝。这样也不见得就是锻炼独立性了。
再次,对于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批改作业我不做评价,仅谈现在小学老师不批改作业的问题。小学属于义务教育,这个“义务”指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须接受教育,当然现在由于财政的支持,很多地区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免费和义务只说明了政府财政水平的提高,而不代表免除学校教育的义务,免除老师教育的职责。批改作业也是老师实施教育的一个环节,通过批改作业,对孩子们学习中的错误,这也是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可是老师以义务和免费为由将这个责任转嫁到了家长和学有余力的孩子身上,明显是一种渎职。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相应的辨别能力,而目前的作业是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是用培养孩子独立性这种理由来免除老师的职责,无视孩子们根本不具备对基础知识是否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个事实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再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家校合作是非常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家校合力的界限在哪里?哪些是学校做的,哪些是家长做的?这个界限是必须明确的。虽然有很多边界我们确实会模糊,需要分辨,但是老师批改作业这一工作,应该是老师而非家长,这一点我想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去模糊这个边界,会让孩子对界限感变得模糊而失去界限感,这正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事情。
教育到底是怎样的?老师和家长到底应该有何种分工和扮演何种角色?那些不断被扭曲的教育观、不断越界的行为……想想都是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