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050304_叶嘉淇感悟

  关键词:请求

  请求前要确定自己的期待,表达请求的方式要明确,请求时最好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可以提高获得帮助的可能性,推动沟通的顺利进行。

  请求不一定会被实现。我们请求前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即使被拒绝也不代表我们不去追求自己的需要,但是追求需要时要照顾到对方的需要的感情,否则对方会感到受胁迫而更倾向于拒绝你的需求。

  我们提出请求时总是期待收到回复,为了收到回复我们要保证对方能够理解我们的期待。

  很多时候受到外界的刺激,我会感到愤怒伤心,需要找人絮絮叨叨一番。这个时候,说话给树洞、给姐妹是一种释放,自言自语也许就可以满足。可是如果看到对方听不进去转移话题,反驳我们的发泄,或者说着说着突然消失,那会是一种很不好受的感觉。

  或者反过来,有时候对方向我发泄不安情绪时,我确实去尝试安慰她,可是慢慢的会有一种摸不到头脑的感觉,我不清楚对方究竟需要我做什么,是认同她还是安慰她,又或者是需要为她思考解决方案。

  这其实就是没有传达到自己的需求以及没有感受到对方的需求。传达自己的需求要确切请求说出感受。(对方发泄情绪很多时候寻求的是认同感,而不是提供方法,因为很有可能她本人已经思考过,只是心情原因才来倾诉。)

  好文节选:然而,我相信,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也许,我们想要的只是他人的理解——就像那位乘火车去机场的先生,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