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梳理刘祥老师《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研》第一讲《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刘祥老师说,人类对万物认知多以好奇心为起点。起先要想了解所见之物“是什”么,随后想要知晓“为什么这样”,最后还要知晓“怎么样运用”。“是什么”看似指光物表象,只形成浅层次的认知思维,却已不是人人可见和可知。日常生活无数的事,无数的物浸化在那里,能在他们面前停下脚步静静思考是什么的人,绝非“所在皆是也“。为数众多人只是与之擦肩而过,不曾荡漾起一点涟漪。至于“为什么这样”和“怎么样运用”属于学历层面的思维,唯有乐于思考,人才能透过疯狂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探索前因后果。
教育写作也是如此。缺乏好奇心的教师往往对工作中所见熟视无睹,无法静下心来。“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运用”,因而难以拿起笔来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反省。当其迫于评职称或现实需要,不得不进行在入写作时,脑袋里面空空荡荡,写不出能够正式发表的作品。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非公立的自由写作更是不知道写什么,日常生活中没有值得一写的内容为理由,为自己设置一道墙。阻断了通往教育写作的道路。还有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所以偶然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却往往只立足于自身的有限经验,缺乏视角观察分析能力,写出来文字自己都不满意,最终不了了之。
此两类不作为,均未能理解教育学这种为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未能熟练运用教育写作“三重密码”。
第一重密码:世间万事皆与“写什么”相关
缺乏教育写作经验人常常误以为教育写作就是写论文,需要旁征博引,占有大量的深奥理论。这种错误认知吓倒了很多教师,令其知难而退。其实,写论文固然是教育写作一种类型,是很重要的类型,但不教育写作的全部论文之外,还有教育叙事、教育教学叙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文本解读、创意设计、读后感、书评、教育随笔的教育写作形式不同,对应的技法也不同。对作者的学养要求也不同。
梳理出教育写作的多种形式之后,写什么问题就不难回答。“教育叙事”是用讲故事方式来叙述教育与管理中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教学叙事”自然是记叙文的章法,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案例分析”必然是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运用相关人逐层分析这个案例,探究案例的学习技巧内容。“教育随笔”顾名思思义带有一定随感的性质,侧重展示对教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个性化感悟或评价。
刘祥老师曾经应报刊之邀,写过数十篇教育随笔,内容触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因教育中有只讲可从死亡而撰写出《盲目顽强的代价》。因为教室窗台上冰激凌和尚冰淇淋绽放的羸弱的花,而创造出《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发表在《班主任之友》。
刘祥老师还发表了上百篇的教学叙事和案例分析。比如说,在教《阿Q正传》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阿Q为什么第一个想杀小D?我想抓住这个临时生成的问题,教育组织教学预设在深度探究,后来就写出了《小D为何第一该杀》,发表在《中国教师报》。教《齐桓晋文之事》对课文的注释产生了疑问,便写了《齐桓晋文之事注释质疑》发表在《语文学习报》。
刘祥老师也发表了上百篇教学论文。第一篇正规发表论文是《主体实践性阅读条件下文本资源的开发》。后来背《中学语文教育》学全文转载。
刘祥老师说,他写教学论文始终以自身思考、实践为依托,善引用他人的言论,就是能用自己话准确表达自己想法。为什么要借别人的话来装点点缀呢?
列举上面三类信息,目的要告知读者朋友,教育写作并不神秘,只要扎根我们教学时间,激活我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并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出无尽的写作素材。有了如此丰富素材,就没有内容可写吗?春夏之相如何?将其转化成“血肉丰满”的文章。
第二重密码,专业写作,夯实成长每一级台阶。
在将素材转化成文章之前,还存在一个相对主观的为什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多精美的素材都无法变成具体文章。现当今的中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的少之又少,但半数以上都不属于自己的教育写作者。之所以在“发表论文”添加引号,是用于某些心照不宣的私密。为数众多人仅仅迫于职称压力不得不发表论文,其其中极少数发表论文只有姓名和单位属于自身,其他文字都来自他人。
事实上这类行为的群体大半是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也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甚至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他们的病症只在于缺乏对为什么写的理性认识。缺乏专业写作意识的教师,因为未能深入理解教育学对教育专业发展最大推动价值,在主观情感上主动疏远教育写作。他等到职称评定需要论文时手忙脚乱,仓促上阵,失败便在所难免,迫不得已,只能借助他人之力。
但是,从记录思想、反思行为、提升能力、提炼精神四个方面对专业写作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教育写作的价值在于跳出既往经验的束缚,在更高认知层面层次,思想、情感、智慧、育儿、教育理性40%来自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思考60%来自专业写作。只有动手写诗,才发现思维力的欠缺,才会更好阅读、思考和实践。唯有持之以恒的专业写作,才能带动起持之以恒的专业实践、专业阅读、专业思考。教育学作为什么具有对象明确具体。目标具体、内容模糊三个方面特征。对象明确是说需要用文字进行描述和分析,主体不存在确定性,非确定性作者在写字时便对其有精确认知。目标具体是针对该明确的写助对象进行何种形式表达,想要达成什么样的写作目的,心中有相对完整的预设内容模糊是指在隐藏的对象目标的学历。具有隐秘性。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认知角度,不同探究层面,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刘祥老师举了《曹刿论战》的一些问题,借助这些,为什么他认为左秋明故意省略大量信息,虚拟出先秦时代并非客观存在的美好居民关系,这样军民关系往大处看,有利于国家安全,从小康有利于平民阶层向上攀爬攀爬。从这个样的认知看,常规论战超越了单一层面取信于民的价值走向、主题感知的丰富和深刻。
第三重密码,文无定式,重在真实与合理。
记住前面的两重密码,可以大致了解教育写作的素材库和行动源。剩下第三层密码打开便是怎样写的技法之门。教育写作最重要的技法恰恰是文无定式。几乎所有教育写作都侧重对写作对象的深刻探究,较少关注具体的写作技巧,毕竟只有形成丰富认知,深刻思考,详细探究,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价值。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章法技巧基本的篇章结构,比如隐意联结叙析、评引论、本论结论。
此类文章写法在。中学阶段写英文式辨析的,大学毕业时写毕业论文时要得到强化。真正影响文章成败的写作元素是是否真实与合理。真实包含从真实的教育生活中发现教学写作素材,用真实资料传递真实思考,用真实语言表达真实的价值诉求。合理包含持久的观点,符合学历论证过程,符合事理表达思想,符合情理、呈现语言、符合认知规律的,也就是教育学法。最高技法不过是从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用符合读者认知规律的言说方式将其有条理表达出来。
有价值的教育写作,无需“编故事”,也无需“拉大旗做虎皮”,而是根植教育教学实际,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教育科研素材,认真的探寻其中隐藏的教育教学应有规律。教育学说的真实研究是真问题的来是真思考,真探究,真成果。教育学作的合理,不但要想的合理,放的合理,而且还要深度推敲锁盒子里的丰富内涵,但所思所想符合认知之理,常识自理课程治理学习之成长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