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際關係的根本邏輯是價值交換。
如果僅僅是物質價值,很難善終。人類是唯一依靠感情過活的生物,精神價值是人際關係連接的紐帶。能吸引人的,一定是共鳴點,或者價值點;常暴露的,未必是本性,但和本性有關;愛炫耀的,往往是實際生活中缺失的,或者自卑的。
2.影響(親密的)人際關係的往往是,人們沒有暴露真實的自我。
所謂“真實的自我”是去掉一切外在的條件,能夠讓別人對自己產生的印象。打個比方,一堆小哥在問一個姑娘:你在哪兒、你吃了嗎、你做啥工作,如有一個小哥跟她聊讀書,這個小哥就勝出了,他讓姑娘知道了兩個資訊:他愛讀書,且愛思考;他善於交流,能夠分享(精神)價值。
3.進一步交流,甚至發展更親密的關係,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接納。
接納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沒法接納自我,會在日後出現心理及關係上的各種問題。只有完成了接納自我的任務,才能去接納別人的優缺點。影響兩個人是否能在一起的,往往是最低點。還有一種不錯的關係,就是一方能夠療愈另一方,但是療愈的一方要經得起內耗,也是一種冒險,畢竟聖人型比較招惹各種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