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张德芬老师所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一面镜子,你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尤其是那些让你难受的人和难受的事,都是蕴藏着巨大成长价值的线索和礼物,因为它们照见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曾经,我无比认同这句话,或许这跟我本来就是经常认为自己不够好,要努力变得完美的人有些许关系。尤其是学了心理学之后,在这条路上更是兴奋而无法自拔,天天都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每次遇到令我产生不愉快情绪的人或事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做得更好一点,事情就会不一样....因为我知道成长肯定有痛,所以我为此准备好了接纳与坚强。
好几年,我以为自己一直在成长的路上走得稳稳当当,也略感骄傲地想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赞。直到有一天,我与自己特别好的朋友因为工作而在感情上第N次触礁之后,我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一直在外在的关系里做功课,去退让,去妥协,去理解,去接纳,去包容....当我状态好的时候,我会理解、包容和鼓励;当我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会生气、愤怒、难受,事后又会后悔和反思,决定下一次做得不一样。虽然,偶尔我会为自己能够在情绪里做理智的决定和关心对方的感受而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每次矛盾爆发时就陷入同样的循环,跳不出来。我希望自己更好,想要做个包容大度、勇敢的有着各种美德的自己,但我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我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我内在那个小小的自己到底怎么了才会这样?她需要什么?她是不是在害怕着什么?
在我看来,任何不尊重真实自己的成长都是伪成长。那些委屈自己、为难自己、强迫自己、不断要改正自己各种问题的成长都是“伪成长”,这样只会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真善美、各种好,事实上,它离我们真实的自己却是越来越远,夜深人静、沮丧失落、孤单寂寞的时候,只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并不好,我们内在的小孩不是离我们更近而是更远了。
真正的成长从遇见真实的自己开始。出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像天使一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非常美好。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对于孩童的我们而言,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或许足以颠覆当时我们的内心,只不过我们还是孩子,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地忽视了它们,这些就是伤痛。然后,我们在创伤的外层慢慢构建起一个保护层,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层保护层变得特别厚,包裹了我们曾经的伤痛,保护了我们。同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包裹创伤的同时,那个受伤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自己(真我)也包裹在了其中。遇见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必经之路就是:一点点卸下保护层,面对创伤、疗愈创伤。这个过程会非常痛,但你若去经历就会知道,值得。当然,特别想说一点,深入的自我探索要准备好了再去做,或者找专业的人引导和支持。
如果说外界是镜子,成长向内寻,那么如何向内寻呢?我分享自己总结的一个特别通俗易懂的方法:
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或者遇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产生了情绪(愤怒、难过.....)
1. 觉察自己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儿,不要试图用别的让自己感觉好的事情来解救自己。因为这是我们与内在链接的契机。
2. 接纳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有任何情绪,无论我是否接纳,它就是我当下最真实的状态。
2. 与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我怎么了(而不是对方怎么样)?我内心发生了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我在害怕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说是渴望被关注、被爱等等,无论是什么,去正视它)?
3. 照料自己。抱抱自己,能不能让自己好一些?我的需求(例如,需要被理解、关注等),我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吗?如果不可以,那有没有身边的人我可以告诉对方,他可以满足我需求的?
人性里不只有真善美,也有另一面,但这些都是真实的人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因为我们的不同选择,有了不同呈现而已,面对阴影不丢人,反而是勇敢。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都很好,它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智慧。让我们幸福的,不是我们懂得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体验把其中一些变成我们真正拥有的智慧,正是这些智慧让我们幸福。愿你我都有幸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