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看了一篇心理漫画文,主题是向内归因。
向内归因的意思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无论主要原因在谁,都会下意识归结到自己身上,过度自我反思,或者自我攻击,自我否定。
这也是我最近进行自我改善的部分。
一直以来我都是“向内归因”的执行者,翻开过往的日记,满满的承载着对自我的苛责攻击。
与别人发生摩擦时,即使没有正面争执,但只要对方流露出不高兴,我就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自己小气,不应该为一点小事生气。
人生中的前二十年里,我几乎没有和别人发生过正面冲突。是因为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吗?是别人足够包容,大方,不同我闹矛盾吗?
——并不是。是每一次发生矛盾前,我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与对方产生冲突。过后的情绪消化基本都选择了向内归因,比起与人发生冲突,压制情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不停向内归因是我的生存方式,所以生活总是小心翼翼,压抑多于快乐。习惯向内归因的人遇见真正滋养人的关系时,生活会很美好,但倘若遇见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则无比灰暗。
02)
处于强势一方,擅长“向外归因”的人。
向外归因并不是坏事,我倾向于将人的生活方式区分为三类:向内归因,向外归因,中间者。换种词语表达更清晰一些:向内攻击,向外攻击,两者适中。
与向内攻击者相反的是强势向外攻击者,他们会在遇见问题的第一时间将责任归咎于对方。
比如两个人聊天,一方开了不合适的玩笑,另一方表露不悦,如果开玩笑的人是强势向外攻击者,他们会首先指责另一方开不起玩笑,原本对这个玩笑不舒服,被冒犯到的人,反而会成为强势者口中“小气、开不起玩笑”的人。
向内攻击者习惯将错误包揽到自己身上,向外攻击者则会将错误择的一干二净。如果两种人生活在一起,只会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向内攻击者会生活的更加压抑小心,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应该怎样生活。
03)
以上是看完那篇漫画带来的感受,之所以这么深刻,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恰好和强势的朋友共处两年,这两年里自我攻击最为严重。
比如对方的玩笑我不喜欢就是小气,我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确实小气,而不是勇敢的说出你的玩笑让我不舒服;
比如产生摩擦冷战,事后对方会评价我过于敏感,想太多;下次遇到容易争执的事我更加不知所措,生气是小气,沉默是敏感。
尽管有过相伴的开心时刻,但总而言之这段关系带给我的伤害大于快乐。毕业以后,我们很默契的选择不再联系,偶尔交流也充满疏离。
不过令我诧异的是,结婚时对方从外地奔波回来参加我的婚礼,无论过去如何,这点令我备受感动。对于过去,无法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性格不合适,或者是我们的相处方式错误。
强势的人往往对他人感受不敏感,而弱势的人时刻关注他人情绪,两者相处本就是一场灾难。
后来我发现,我眼中难以交流的她,与大大咧咧、擅长怼人的朋友相处的很融洽。而她眼中十分敏感的我在和温暖安静的朋友相处时,却非常亲密幸福,彼此为对方考虑。
所以不是谁的错,是我们没有很好的磨合,我一直隐藏自己的情绪,让对方不知道我的底线与生气的点,对方也没有与我交流,互诉心里话的意愿,我们之间更多是一份同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