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
-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 所以说,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于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尽管很多书籍上都已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论述这个问题。
- 漫长的30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理解、思索、实践、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需要三十年。
- 一个相对有效的解决策略是:有问题解决不了时,暂时先把它记下来,而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记下来。很多人没有记录的良好习惯,以至曾经有过思考(有疑问,就是思考的起点)不过后来却仅因为“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的机会。
现实
- 很多人都心怀梦想,有个“无论如何早晚都要从事的梦想职业”。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正是因为如此而最终沦落为平庸之辈(总有例外,但例外太少,几乎不算数)。
- 不要常常觉得苦(那样的话就会忍不住顾镜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是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个特征,他们最少对现状的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得他们更加难以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中,他们当然也因此每时每刻更为优秀。
-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以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不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必须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得半点动摇。
任务管理
- 完成任何一个任务,往往都需要三倍于计划的时间--即便,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个因素。
- 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而后根据此判断来进一步判断完成任务所需耗费的时间。
- 有任务出现的时候,什么时候开始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好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拉,不是拖拖拉拉地做事,而是拖拖拉拉地就是不开始做正事。
- 如果把这个知识纳入到自己心智的一部分,那你就不会再对最后期限拥有那么荒谬的幻觉了。只要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你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那时间必然是越来越快的,并且你现在已经明白:那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度扑面而来。
- 办事拖拉的人其实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多事;他们也并非“不努力”,他们花很长时间去做事—只不过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只做很多非常容易的事情。
-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中,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内容,所谓的有创意的部分,可能只占1%都不到。
-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HOW而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变得踏实。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切实的巨大好处。
- 很多人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脆弱的完美主义者,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所以注定以失败告终。
- 往往,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就可能会痛苦地发现自己经常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实无用的事情。
-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的。
- 其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但是,我知道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 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 是一个试错(Trial and 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尽管这话之前已经说过若干次。
-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
- 准备充分的人,会有出色的表现,最终能够良好地完成任务,而这样的经验会使他更加坚信提前准备的重要。准备不充分的人,届时必然表现欠佳,而即便表现再差,他也是多少提前准备了一点的(或起码自己认为还是准备了一点),于是,经验告诉他,准备是没什么用的,至少是没什么大用的,于是下一次他还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还会面临相同,甚至更为严重的尴尬。
-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 其实,这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哪怕你领导的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团队,你也都必然要向团队成员指派各种各样的任务。可是,如果你竟然不懂得设计验收机制,你最终肯定会非常气馁。因为验收机制的缺乏,使得团队成员无论做成什么样子都可以,都无所谓。如此这般,团队的执行力等于零,进而,承担失败责任的是你,不是他们。
学习
- 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远,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能力,并且往往仅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然而,这只不过是成本而已,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 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还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 一不小心看穿了教育本质的人如若再稍微脆弱一点,就会无比失望,甚至绝望。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大猴子在卖力地“教”一群小猴子—要是一个大猩猩在教一群小猴子倒也强一点。可以想象的是那些最终进化成人的小猴子一路上要经历怎样残酷而难以想象的磨难?!
- 这样的记录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思考
- 因为如果换个角度看待历 史的话,可能会得到令人寒心的结论:人类发展史就是极少数想明白的人在不停地挣扎的同时被绝大多数想不明白的人谩骂、侮辱、陷害、谋杀的历史。
- 以上的简单分析告诉我们深刻却又明了的道理,要做一个用心的人,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是有心的。
- “谁主张谁举证”并不仅仅是法律术语,事实上,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惜,大多数人并未在意。可事实上,不懂“举证责任”是思考上“误入歧途”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不要说模仿成功者,就算观察成功者也很难。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边真正的成功者却很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而成功者们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而这一切,都在干扰你的判断。但观察失败者却要相对容易得多,因为他们的失败往往是显然而确定的,而失败的原因往往很容易确定,尽管失败者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并且,你身边失败者的数量,显然要多于成功者的数量,于是,你就有了更多的观察机会。
- 古人说,人贵自知。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交流
- 人们总是误以为倾听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自然而然地认为阅读能力比倾听能力更难以锻炼(当然也就更想当然地认为阅读比倾听更重要),于是在长达十多年的正规教育体系中,从未有过母语“听力”课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同样的内容(一届又一届地重复),而台下的学生居然永远只有20%能够全面把握老师所讲述的信息,倾听能力的巨大差异也许是这种永恒的尴尬的最好解释之一。
- 然而,更为有效的建议尽管看起来与上面的建议差不多,却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这个建议更有效,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靠努力去争取才能获得。
-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说,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根本就是一个人的奥德赛。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你是要做快乐的猪呢,还是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你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呢,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大抵上就是因为选择了沧桑的正道体会过了磨难才肯为那“道”付出那样的代价吧?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正跨出那一步真的很简单。如果你有一天终于跨出了那一步,就会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在那一步之外的人从来都没觉得跨出那一步有什么痛苦;并且你也会很快体会到那一步之外的欢乐是怎样的欢乐。没人能帮你,你只能靠你自己。并且,牢牢记住,正如没人能帮你一样,你估计也帮不上别人。你可以为之努力,就好像我现在做的这样,但,效果如何,不在于你。因为,你或许已经能够明白,很多的时候,好的意图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应用
- 经常有学生向我表示她对目前的专业没兴趣,她真正感兴趣的是某某专业。—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这些人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然而,真的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么?不客气地说,99%的情况下并非如此。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 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
- 现在说另外一个方面。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 有两种办法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你,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如果你不用纸笔记下来,那你就肯定会忘的。然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这个本子回顾一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你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你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有进步了,因为那个本子里记录过的很多的错误你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不停地提醒你自己!
- 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说,“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
- 欲望尽管并不总是可以被满足,却是你自己能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一定要想清楚并记住这件事儿: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 用这样的认知去观察身边的人群,你就很可能会很快与我达成共识。那些相信“好运气”存在的人,其实往往是为了逃避尴尬的现状,才寄希望于所谓“奇迹”的出现,奢望可以轻而易举地咸鱼翻身—他们忘了,咸鱼翻身了之后还是咸鱼。
- 神奇的是,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大约两千五百年前,塞涅卡(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政治家)就把这件事儿说得非常清楚“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看。”
- 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 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 所以,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 于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 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劳动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
- 相信我,通过一定的练习,你肯定能做到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完全控制它;或者至少能做到部分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有一些控制它的能力。你知道你能通过什么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么?方法很简单,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儿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却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 再次拿出你的纸和笔,罗列一下那些尽管无趣但实际上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学生,那件事儿可能是背英语单词;如果你是老师,那件事儿可能是给学生批改作文;如果你是程序员,那件事儿可能是给你的代码写详尽注释;如果你是业务经理,那件事儿可能是给你那挑剔的上司写下一年度的预算⋯⋯
- 你可以参照所谓的时间分割法。比如,你需要在这件事儿上专注2个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应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而每一块用20分钟完成。你把20分钟当作你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而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喝杯咖啡或者牛奶,不怕健康有问题那就抽一支烟,或者给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个电话说点儿肉麻的话⋯⋯在属于休息时间的5分钟之内的最后一分钟,重新振作,尝试着恢复状态,之后进入下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另一个20分钟。
- 正确的减脂跑步方式应该是慢跑。慢跑到稍微气喘的地步,281就改为快走,等气匀了再改为慢跑。这样就很容易坚持到30分钟,然后,在接下来的10~15分钟之内,如果体力允许的话(通常要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就尽量快跑,或者至少强度比前30分钟再高一点,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 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 所以,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这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的独特见解。其实同样的道理已经有很多人给你讲过:“不要等机会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机会总是眷顾那些准备好了的人”。懂得这样的道理之后,你就会真正审视生活,然后开始醒悟。其后,你再看看你身边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的人,就知道他们其实有多可笑了,因为他们一生在追求实际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最后只有这样的出路: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而后寄希望于来世。
- 这世界最多的是第二种人,极为平庸却有着伟大的理想。这种人往往要用特别诡异的方法才能出奇制胜。事实上,他们往往相对成功,就好像劣币能淘汰良币那样;而少数倒霉的,失败了,就被人们贬称为“野心家”了。
- 所以,区分清楚很不容易。自己到底是真的出色呢,还是只不过是自以为出色?以及,别人是真的认为你确实出色呢,还是别人误以为你很出色?抑或,别人只不过是迎合你才说你出色,还是你确实出色但却被身边的人低估⋯⋯而关于是否“平庸”的问题也有如此多的情况要分析。
-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尴尬、浮躁与沉沦,本质上来看都和上文说描述的境况没什么两样。正如之前曾经讨论过的那样,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进而做出不现实的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最终,如果不能够控制这种焦虑的话,就很可能跌入所谓“万劫不复”的境地。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敢于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也愿我有智慧分辨清楚这之间的区别。
-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而耐心是一切工作上、学习上成功的前提。哪怕在生活中,获得真爱也是需要耐心的—因为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 所以,别再跟时间较劲了,看清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你的敌人,也可能是你的朋友。它究竟时敌是友,就看你自己了⋯⋯
第一版推荐序
-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非常鼓励每个年轻人能花上几年时间到国外走一走,学一学。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然后再用5到10年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上10年20年。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却与运气无关。希望每位读到此书的年轻人,能够重塑自己的心智,洗尽这个时代在你们身上烙下的浮夸急躁的印记,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跟我一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获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