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纸上,墨迹是凝固的浪花,笔锋是情感的刻痕。字字如队列森严的兵卒,承载着磅礴诗魂的洪流奔涌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开篇的墨字仿佛挟着九天坠落之水势,瞬间便将那亘古的奔流与永恒的回转凝固在了方寸之间。目光随墨迹流淌,“奔流到海不复回”,力透纸背的苍劲,映照着李白对逝水年华的浩叹,那“高堂明镜悲白发”几行,墨色或许因情感的沉郁而更显凝滞深邃,“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几笔飞白的枯渴,是否正是书写者心头掠过的一丝无涯之悲?
然悲凉非其底色。旋即,“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线条骤然提振,笔走龙蛇,“莫使金樽空对月”流淌着飘逸与不羁。最堪玩味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有用”二字,如磐石般坚毅矗立,“散尽”与“还复来”则笔锋开阔回环,仿佛在挥毫间吞吐着那份睥睨尘俗、自信盈天的磅礴意气。其后“烹羊宰牛”、“三百杯”的热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恣意倾吐,“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掷地铿锵…… 字字珠玑,非徒形状之美,更是将太白那狂歌痛饮、傲世独立的灵魂,透过墨香笔锋,深深地烙印于纸背。
墨有浓淡,字显性情。“岑夫子,丹丘生”的墨色似乎饱蘸深情,“杯莫停”的节奏则透着一往无前的急促。“五花马,千金裘”在洒脱奔放中略显飞扬。落款处,署名下方隐隐可见一处略重的墨点,似是书写时心绪的微澜,不慎凝聚成的句点。
目光微移,画面左方,书写者的“战场”陈设于斯: 墨盒半开,黝黑的墨锭或墨汁蕴含深沉的力量;一支毛笔横卧一旁,毫端尚未干透,似有墨香余韵袅袅,仿佛诉说着方才那场酣畅淋漓的笔墨征伐刚刚停歇。它们静默,却带着刚经历过激战的体温与气息,是这幅辉煌战果的忠实见证者。右下角,桌布细密繁复的花纹若隐若现,如同时间织锦的背景,反衬出书法主体那刚劲有力的主旋律。